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了北京在新形势新时期的战略定位,提出了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奋斗目标,发出了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总动员令”。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讲话,犹如一座领航灯塔,指明了北京的工作方向。
从那时起到今天,北京牢记总书记嘱托,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了从北京发展到首都发展、从单一城市发展到京津冀协同发展、从聚集资源求增长到疏解非首都功能谋发展、从城市管理到超大城市治理的深刻转型,在建设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不断彰显“北京担当”。
看似平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如果将时光倒推回九年前的北京,将看到怎样的图景?一方面,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探索,是下决心治理大气污染的努力,是建设与治理并重增强城市运行保障能力的持续推进,是以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的积极进取。
而另一方面,是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人口数量增长过快,中心城区功能疏解缓慢,优质公共资源过于集中,大气污染、垃圾污水治理任务艰巨,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经济发展结构性矛盾突出,科技、文化资源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一些不符合首都城市功能定位的产业退出缓慢。与此同时,市区交通拥堵比较严重,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环境治理滞后,城乡基础设施承载力与公共需求不适应。破解好不断发展的北京所面临的这些令人揪心的问题,处理好国家战略要求和自身发展的关系,在服务国家大局中提高发展水平,成为北京所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
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北京后就推进北京发展和管理工作提出了明确城市战略定位、调整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提升城市建设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质量、健全城市管理体制、加大大气污染治理力度等5点要求。从那时起,总书记先后10次考察北京、18次对北京工作发表重要讲话,亲自为关系首都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重要规划、关键事项把关定向,深刻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一重大时代课题,为做好新时代首都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九年风雨无阻,九年砥砺前行。北京全面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始终把服务保障政治中心摆在首要位置,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迈出重要步伐,国际交往中心功能显著提升,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城市发展格局实现历史性变革。
九年壮士断腕,九年凤凰涅槃。北京紧紧扭住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重大进展。实现城六区常住人口比2014年下降15%的目标,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更加协调有序,北京成为全国首个减量发展的城市。城市副中心发展生机勃发,京津冀产业对接协作已经“串起来”,一体化交通网络已经“跑起来”,协同创新步伐正在“快起来”,群众获得感正在“多起来”。
九年创新驱动,九年攻坚克难。高标准建设中关村、昌平、怀柔三个国家实验室,突破了一批“卡脖子”技术,涌现出一批世界领先原创科技成果。聚力“两区”建设推动改革开放,累计形成近200项全国首创性、突破性开放创新举措,55项最佳实践案例和经验向全国复制推广。
九年艰辛探索,九年拔节生长。大气治理成效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誉为“北京奇迹”,创造性开展“吹哨报到,接诉即办”改革,解决了一大批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以中轴线申遗带动老城整体保护“城市更新”,古都风貌焕然一新,树立起超大城市治理“首都样板”。
2023,又是一个春天。拥有3000多年建城史、870年建都史的北京将以时不我待、踔厉奋发的斗志,将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更好转化为京华大地的生动实践,在建设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书写新的辉煌。
文/北京青年报评论员 栗玉晨
编辑/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