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2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
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田玉龙在发布会上介绍,2022年我国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总体呈现稳中有进的态势。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田玉龙在发布会上还介绍了多组数据,如2022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6%,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9.1%,以及全年电信业务收入同比增长8%等。
同时,2022年5G基站新增88.7万个(目前已达到231.2万个,总量占全球超过60%),全国已有110个城市达到千兆城市建设标准。
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我国首个实现“物超人”
田玉龙介绍,在信息通信业方面,我国持续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2022年5G基站新增88.7万个(目前已达到231.2万个,总量占全球超过60%),全国已有110个城市达到千兆城市建设标准。
同时,移动物联网连接数达18.4亿户,我国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中首个实现“物超人”的国家。5G用户达5.61亿户,在移动电话用户中占比1/3,是全球平均水平的2.75倍。
2022年我国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中首个实现“物超人”的国家,这意味着什么?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移动物联网是以蜂窝移动通信技术和网络为载体,通过多网协同实现泛在连接、万物互联的数字信息基础设施。“移动物联网将极大扩展连接的范围与深度,并与感知、边缘计算等技术相结合,推动实现人、机、物的数字化智能化,引领信息通信产业变革的新浪潮。”
余晓晖告诉记者,“物超人”意味着移动网络从过去的服务人和信息消费,进一步发展到现在的服务千行百业,让“万物互联”的愿景真正成为现实。
具体而言,“物超人”首先标志着我国正引领全球移动物联网生态体系的发展。在连接数量上,2022年我国移动物联网连接数达18.4亿户,从连接规模和“物超人”比例上远远高于美国、日本、韩国、德国等世界主要发达国家。
技术创新方面,自2015年以来,从NB-IoT、LTE-Cat1到5G,我国一直是全球移动物联网技术创新的主要贡献者。
生态建设方面,我国移动物联网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供给能力显著提升,在芯片、模组、终端出货量等方面全球领先。
“实现‘物超人’,是我国移动物联网正加速构建移动物联网综合生态体系、引领全球移动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充分体现。”余晓晖说。
其次,“物超人”标志着移动物联网开启信息通信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余晓晖说,近年来,我国移动用户数和手机终端销售规模的增长都遇到瓶颈,人口红利逐渐减弱,但移动物联网连接数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2020年底至今移动物联网连接增长超5亿,移动物联网已发展成为移动通信业务新的增长点,为电信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与路径,推动电信行业新旧动能转换,发展动力从“人口红利”转向“物联红利”。
“实现‘物超人’,意味着移动物联网迎来规模化爆发的重要时间节点,进入‘迈向百亿物联’的新时代。”他说。
建成5G基站231.2万个“市市通千兆”“县县通5G”
除了移动物联网的快速发展,信息通信业还取得了不少亮点和成效。
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信息通信管理局局长赵志国表示,2022年我国信息通信业规模持续壮大。不断优化行业结构,互联网数据中心、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2.4%,拉动电信业务收入增长5.1个百分点,成为电信业务重要增长极。
同时,稳步扩大有效投资,2022全年电信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193亿元,同比增长3.3%,投资增速保持稳定。有效激发消费活力,移动互联网流量同比增长18.1%,全国网上零售额13.8万亿元,同比增长4%,带动信息消费量质齐升。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同样成效显著。我国协同推进“双千兆”网络建设,累计建成5G基站231.2万个,千兆光网具备覆盖超5亿户家庭的能力,实现“市市通千兆”“县县通5G”。统筹布局数据和算力设施,全国在用数据中心机架总规模超过650万标准机架,算力总规模近5年年均增速超过了25%。
同时,持续优化互联网络架构,新增建设了5个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互联带宽达到38T,建成4个新型交换中心,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网络互联架构加速形成,网络服务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此外,产业数字化进程不断提速。行业领域方面,信息通信融合应用加速向工业、医疗、教育、交通等领域拓展深化,5G行业虚拟专网数量突破1万个,移动物联网连接数占全球总数的70%,工业互联网已经全面融入了45个国民经济大类。
个人用户方面,APP数量超过了258万款,丰富了用户消费、娱乐、社交、出行等各类需求,全面提升了生活品质,推动形成全球最大、最为活跃的数字服务市场。
赵志国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将建设高质量的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双千兆”网络深度覆盖,实施千兆城市建设行动,构建云边端协同,算存运融合的一体化算力基础设施应用体系,启动电信普遍服务“宽带边疆”工程,推进移动物联网高质量发展,打通信息“大动脉”。
与此同时,培育高水平的融合创新应用。大力推进5G、千兆光网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在信息消费、垂直行业、社会民生、数字政府等领域的融合应用,推动工业互联网规模应用,引领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编辑/范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