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于广州市南沙区的中科宇航产业化基地,工作人员正在给“力箭一号”固体运载火箭做最后的调试工作,预计2023年3月该火箭可运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在南沙港区四期码头,几乎看不到工作人员,全自动化之下,装载工作仍有条不紊地运行。
“新春走基层”首站,南都记者来到了广州南沙区,探访广东首家商业航天“独角兽”中科宇航的产业化基地和辐射世界的港口枢纽。这一“天”一“地”,正是广州大力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和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生动见证。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以南沙为主阵地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广州如何以南沙为标杆,通过新兴产业及数字化转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南都记者将在本次活动中寻找答案。
商业航天产业聚集“探天九条”支撑企业全产业链发展
1月16日,位于广州南沙的中科宇航产业化基地一期100亩用地正式开业,产业化基地全部建成后,年产可达30发固体运载火箭。据悉,由中科宇航研制的“力箭一号”运载火箭是国内运载能力最大的固体火箭。近日,“力箭一号”运载火箭多场景通用化海上发射方案已通过评审。中科宇航(广州)装备工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秦峰还在现场透露,该火箭即将进入正式量产阶段。
中科宇航产业化基地主要用于开展系列化固体、液体运载火箭的生产、试验、总装测试等工作。这是我国首个全产业链商业航天产业园,将带动千亿级规模的宇航动力研发、卫星研发、火箭卫星测控等上下游关联产业链在南沙汇集。
商业航天制造产业基础薄弱的南沙因何能够引来产业“链主”?
李秦峰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前景广阔,南沙区位于大湾区的几何中心,这里向海而生、水系发达、交通便利,工业用地丰富,为火箭运输、海上发射以及今后扩大生产规模,提供了具有吸引力的平台和想象空间。
此外,南沙聚集了华为、广汽以及大批中小型的加工制造类企业,工业基础雄厚;又拥有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高端人才集聚,可推动产学研转化提速。
南沙的支持政策也为商业航天产业发展再添了“一把火”。2022年8月,南沙区发布“探天九条”,指出按商业航天企业研发费用的20%给予最高1亿元补贴,按发射保险费用的50%给予补贴,每成功发射一枚火箭、一颗卫星分别给予100万元和50万元奖励。李秦峰表示,这些“真金白银”的支持对商业航天企业的初期成长、中长期发展以及整个产业链的支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南沙已经基本形成“一箭一星一院一基金”(“一箭”即运载火箭,2022年7月中科宇航公司参与研制的“力箭一号”固体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一星”即卫星,2022年6月吉利未来出行星座首轨九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一院”即广东空天科技研究院;“一基金”即大湾区首支商业航天基金)的产业发展格局。这些头部企业的引来是南沙加速推进商业航天产业聚集的关键。
李秦峰表示,中科宇航将持续发力,力争把中科空天飞行科技产业化基地打造成国际一流的系列化运载火箭产业化基地,充分发挥产业链“链主”的聚合带动效应,牵引上下游相关的宇航企业落地,将航天产业打造成为广州南沙的一张新名片,力争打造为中国航天“第三极”、中国商业航天“第一极”,形成中国商业航天的聚集高地。
港口数字化转型 建成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全自动化码头
远程操控下,岸桥按照信息系统自动发布的指令,精准地抓取货轮上的集装箱,自动放置在无人驾驶智能导引车上。无人驾驶智能导引车随即通过智能算法自动规划路径,将集装箱运往堆场,轨道吊自动对位,抓取集装箱放到指定位置。在广州港南沙港区四期码头,现场并没有员工,码头却在有条不紊地运行着。
“无人驾驶智能导引车可以开到任何一个位置,可以有效解决垂直布局中轨道吊带箱‘全场跑’、外集卡‘场外等’的现象,达到降低能耗的效果。”广州南沙联合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工程技术部副经理李树沛表示,南沙港区四期码头是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全自动化码头,其运作的“超级大脑”是完全拥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最智能的自动化码头信息系统。
此外,南沙港区四期码头还拥有全球首个江海铁多式联运全自动化码头、全球最大的水平布局全自动化码头、全球首创北斗导航无人驾驶智能导引车、全球最智能的全自动化码头信息系统……港口码头建设转型中,南沙港区四期码头用60多项专利提供了自己的数字化转型范本。
数字化驱动着港口的运转效率。与南沙港一样,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正在南沙各个交通、物流枢纽之间铺开。2022年2月8日,南沙港南站投产运营,作为南沙港铁路枢纽配套和海铁联运装卸基地,与广州港南沙港区“无缝链接”,是南沙港公路、铁路和港口立体运输网络的重要环节。南沙港南站使用了集装箱码头操作系统(GZTOS)和货场云管系统,将打通港站数据链条,实现“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生产作业管理。目前已累计完成海铁联运箱量突破5万TEU,发运中欧班列12列。
紧邻南沙港区,另一边的广州南沙国际物流中心正在使用垂直提升机,自动上下传送货物。“我们的冷库是由氨、二氧化碳复叠制冷,但是氨对人体有一定危险性,通过系统的自动化控制,现在机房和库间巡检基本不需要人工来完成,自动化程度高,也能保证安全性。”广州南沙国际冷链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董磊介绍。
文/李竹 王诗琪 刘禹
编辑/倪家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