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人民币汇率频繁出现超千点波动,锁汇操作来不及反应,有些‘措手不及’。”面对汇率的宽幅波动,浙江化工进出口有限公司(下称浙江化工)财务负责人姚星星坦言,“情形有些‘棘手’。”
汇率波动加剧是2022年外汇市场的常态——年初还在升值的人民币汇率自3月初起冲高回落,对美元一度跌破7.30关口;到了年末,人民币汇率重回“6”时代。
难以预料的汇率走势给市场上了生动的一课。作为市场的一线参与者,外贸企业真切感受着汇率波动带来的“几家欢喜几家愁”,而进一步强化“风险中性”理念,成为他们穿越汇率波动的关键策略。
外贸企业“喜忧参半”
汇率起伏波动牵动着外贸从业者的神经。
2022年,人民币汇率走势跌宕——3月初起,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震荡下跌,8个月时间从6.3跌到7.30附近,一度跌近15%。11月以来,人民币汇率触底反弹,到12月初强势升破7.0关口。
外贸企业对于人民币的波动走势感触颇深。结合过往经验看,一国货币贬值能降低本国商品在国外的价格,有利于扩大出口。
浙江化工就是一家以出口为主的外贸企业。据该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经营状况较为良好,全年营业收入超18亿元,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6亿美元,两项增幅均达到30%。“对于以出口为主的外贸企业,人民币汇率的快速升值及剧烈波动,都是要防范的风险点。”姚星星坦言。
汇率波动不光影响着企业的业务和利润,更关系着企业对外融资状况。上海臻格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下称臻格生物)财务总监朱晨冰经历了近几年人民币升值贬值的全过程。“2020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从接近7一路升至6.3,这意味着1000万美元的融资款从7000万元人民币变成了6300万元人民币。”朱晨冰说。
作为一家搭建“红筹架构”的公司(部分国内企业寻求国外上市所采用的私募结构),臻格生物在融资端融入美元,在国内运营时则须将美元兑换成人民币使用,受汇率波动影响较大。
朱晨冰表示,近年来,人民币汇率弹性持续增强,公司在美元资金使用和汇兑转化过程中都会面临汇率风险,汇率风险管控显得尤为重要。
树立风险中性意识
当前,随着汇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扩大,双向波动渐成常态。树立“汇率风险中性”理念、积极做好汇率风险管理,也成为企业“穿越”外汇波动的必要手段。
记者了解到,为了避免汇率剧烈波动带来的汇兑损失,进出口企业多将“汇率风险中性”理念纳入日常的经营和财务决策中。
“对于出口型的外贸企业而言,可以通过远期锁汇或买入看跌期权的方式规避汇率风险。由于买入看跌期权须付出一笔成本,对于部分企业来说接受度不高,因此远期锁汇是更为简单的方式。”姚星星介绍,在“汇率风险中性”指引下,浙江化工采取了定投式或滚动式的赎回方案进行锁汇,通过远期锁汇实现了贸易利润的锁定,有效降低了汇率波动对企业财务产生的负面影响。
业内人士表示,外贸企业不应以投机的心态押注汇率走势谋利。因此,从企业财务角度出发,强确定性的工具成为企业进行汇率风险管理时的首要选择。
“基于‘汇率风险中性’理念,我们选取了一些强确定性的工具进行锁汇,确保资金能在合适的时间转化成我们想要的币种。”朱晨冰说。
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间,市场主体汇率避险意识不断增强,适应人民币汇率波动能力日益提升。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企业利用远期和期权等衍生产品管理汇率风险规模超过7500亿美元,同比增长29%;企业套保比例升至26%,较2021年全年提高了4.1个百分点。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不断推进,外贸企业也在不断尝试以人民币作为结算方式。例如,目前浙江化工和俄罗斯企业之间的贸易往来,已经从美元结算转化为了人民币结算。不过,姚星星也表示,由于部分国家使用人民币结算的成本更高,企业在使用人民币结算过程中也有诸多顾虑,人民币国际化道路仍须进一步推进。
此外,包括政策层面在内,多方均在合力帮助外贸企业积极应对汇率风险,满足外贸企业“应时而变”的汇率风险管理需求。国家外汇管理局于2022年5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外汇市场服务实体经济有关措施的通知》,在丰富交易工具、完善基础设施、推进简政放权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支持市场主体更好地管理汇率风险。此外,人民银行也于2022年6月20日发布《关于支持外贸新业态跨境人民币结算的通知》,支持银行和支付机构更好服务外贸新业态发展。
编辑/樊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