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国内疫情防控措施持续优化,“二十条”、“新十条”等陆续出台,各地也正贯彻落实。
大量研究显示,相比于新冠原始毒株和此前的其他变异株,目前流行的奥密克戎变异株抵抗人体免疫系统的“免疫逃逸”能力提升,感染性更强但致死率在持续下降。
从防疫效果看,适当储备各类抗病毒治疗药物,是优化防疫、建立多层次防控格局的关键一环。其中,新冠小分子口服药由于服用方便、易储运和可及性高等优势,预计未来对新冠口服药的需求将进一步凸显。
尽早进行抗病毒治疗,减少转重症
如何以最小的医疗负担,将我国的防控从大流行遏制阶段过渡到常态阶段?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余宏杰课题组的研究结果指出,强化老年人疫苗接种率(达到97%),50%及以上有症状感染者能接受抗病毒治疗,以及实施严格的非药物干预(NPIs)措施,可避免ICU床位超负荷以及将死亡人数降至与季节性流感相当的水平,协同干预策略的关键在于提高老年人的疫苗接种率,并广泛使用抗病毒药物。
2022年12月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也提到抗病毒药物的使用。郭燕红谈到:
对于新冠病毒感染者,首先的治疗就是对症治疗。对于普通型或者有进展为重症风险因素的患者,可以尽早地进行抗病毒治疗,以减少向重症的转化。但抗病毒的药物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来服用。对于相关的药物,国家卫生健康委已经要求县级以上医疗机构,要加强对这些对症治疗的药物以及抗病毒药物,包括中药、西药等药物,包括抗原试剂,进行一定的准备。药品零售网点等也要做相应的准备,这样来保证药物的可及性。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卢洪洲教授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则说道: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潜伏期在3天左右,感染1天以后病毒开始复制,部分病人出现症状,一般7天后病毒载量开始下降。因此抗病毒治疗要选择在病毒复制的初期,阻断病毒的快速复制。复制得到阻断,病毒就不会带来器官损伤,也就是不会有并发症的出现,不会向重症化发展。
作为“ICU前的最后一道防线”,适当储备和使用抗病毒药物,将之纳入有危重症风险的确诊患者早期治疗中,能有效降低病毒载量、减少住院率,以此避免重症监护室床位超负荷、医疗资源挤兑的情况发生。
切忌“病急乱服药”
随着防疫政策的优化调整,再加上社交平台传播诸如“新冠吃药顺序图”“新冠囤药清单”等文章,各地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囤药情况。
比囤药更为严重的是,还有人“病急乱服药”。病毒学专家常荣山此前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年龄、身体素质、家庭病史、临床症状并不完全相同,临床医生在接诊时需要“辨证论治”,根据具体症状推荐药物或非药物治疗方案。
2022年12月7日,广东省药学会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抗病毒治疗临床药学指引(更新版)》,旨在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详尽指导。记者注意到,在上述药学指引中,国产新冠口服药阿兹夫定被纳入。
阿兹夫定是首个我国自主研发的口服小分子抗病毒药物。2022年7月25日,国家药监局附条件批准阿兹夫定新冠肺炎适应症注册申请,用于治疗普通型COVID-19成年患者。2022年8月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局办公室将阿兹夫定首次纳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第九版)》。2022年9月,阿兹夫定亦被纳入《2022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调整通过形式审查的申报药品名单》。
从作用机制和临床疗效来看,阿兹夫定是一种广谱RNA病毒抑制剂,作为一种人工合成的病毒RNA依赖的RNA聚合酶(RdRp)的核苷类似物,在细胞内代谢成具有活性的5’-三磷酸盐代谢物(阿兹夫定三磷酸盐),该活化物能特异性作用于新冠病毒RdRp,在SARS-CoV-2 RNA合成过程中嵌入病毒RNA,从而抑制SARS-CoV-2复制,达到治疗COVID-19的作用。
截至目前,阿兹夫定片已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完成医保挂网,医保挂网价格为270元/瓶(每瓶35片,每片1mg)。
需要注意的是,新冠口服药目前都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在实践中,各类新冠口服药物主要为高龄老人或其他有严重基础疾病风险的脆弱人群备用。
编辑/樊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