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进博会消费品展区5.2馆内,多了些“高大上”的“新面孔”,它们是来自世界各地的文物和艺术品。有意思的是,这里面竟汇聚了本届进博会最大、最贵、最古老的展品,看点十足。
最大的展品是曾在纽约洛克菲勒中心展出的KAWS“SHARE”雕塑作品,高约6米,于5.2馆的室外空间展出。
最贵的单件展品是陈世英的玉雕“蝉”,申报单价为4400万美元。
最古老的展品则是一件德国宫廷匠人制作于1600年文艺复兴时期的吊坠。
据进博局方面介绍,在进博会设置这样的板块,始于第四届进博会。这是一种姿态,中国的大市场向文物和艺术品敞开怀抱。
去年,文物和艺术品板块还位于服务贸易展区。今年,该板块进入消费品展区,且展览面积从1200平方米扩大到2491平方米。显然,感受到进博会的魅力后,参展商们也纷纷加码,文物和艺术品成为“消费品”,更是反映了中国市场的购买力。
“近十年,中国市场明显增长,通过进博会的平台,我们能享受到‘5件免税’的政策,这是实实在在的进博红利。”一位展商表示。
“5件免税”政策是指进博会展期内,每个展商销售艺术品、收藏品及古物类展品,可享受5件以内免征进口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的优惠政策。
记者了解到,去年,进博会文物艺术品板块9家境外展商有41件展品在现场达成交易意向,总货值7.6亿元。许多展商都将5件额度用足。今年,12家境外文物艺术品经营机构参展,预计展品百余件,总货值超10亿元,其中许多文物和艺术品已有买家在私洽。
上海自贸区国际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旗下的上海国际艺术品保税服务中心是全球最大的艺术品保税仓库。数据显示,2021年,该中心艺术品进出境货值达175.9亿元,创历史高点。
上海自贸文投公司总经理谭翼认为,进博会形成了一种示范效应,让海外文物艺术品经营企业看到了中国的态度。
这种开放态度是持续的,也是不断升级的。据悉,今年,海关总署在《海关支持2022年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便利措施》中再次强调“支持文物展品参展,办理展后留购手续”,旨在推进社会文物综合改革试点,进一步促进中国文物回流。
同时,10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上海市浦东新区文物艺术品交易若干规定》在社会文物管理综合改革试点的基础上,明确了文物临时进境“6个月×N”制度的常态化实施和支持文物艺术品保税展示交易的相关举措,极大提升了进博会文物类展品展示销售等全流程的便利程度,实现了资源集聚、交易便利、效率提升。
在“进博红利”的加持下,上海自贸区保税区域已成为全国最为便捷高效的文物艺术品进出境通道。上海也已成为国际文物艺术品进入中国的“入海口”。
文/王力
编辑/倪家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