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保”产品未来是否会同城统一化?在一些出现多款产品“厮杀”的城市,或许未来是个问题。
近日,“北京京惠保”在官宣将停售后,又重新发布了一则告参保人书,其中提到,为进一步推动北京市惠民保险的发展,做好城市定制保险工作,按照统一规划,北京人寿加入北京市医疗保障局、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共同指导,由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北京监管局监督指导的“北京普惠健康保”共保体。
这也意味着,北京的“惠民保”产品是经过了统筹,“按照规划统一”将原有的两款产品统一为“北京普惠健康保”。不过,“北京京惠保”此前的两家联合承保方北京人寿和安盛天平,目前只有前者加入了“北京普惠健康保”共保体。
安盛天平相关负责人向澎湃新闻表示,普惠型健康保险是一项有利民生福祉的重要工作,早在2020年安盛天平就第一时间响应政府号召,积极参与前期市场调研,成功设计出“京惠保”产品,并连续两年参加承保。今年11月30日,“北京京惠保”将到期停售,安盛天平未能入围2023年“北京普惠健康保”共保体名单。
此次北京将“惠民保”产品加以统一,是否会吸引其他城市纷纷效仿?一位大型寿险公司政保部负责人告诉澎湃新闻,在他看来,未来应该会统一,经过统一安排将产品合并为一款对参保人更有益。
一位参与“北京普惠健康保”的险企人士向澎湃新闻表示,北京原来有两款“惠民保”产品,两款产品也确实有比较大的差别,现在归并到一款,今年也开始支持医保个账支付,这样可以吸引更多人来参保。其实也做了个衔接方案,因为本来两款产品的保险责任和价格都不一样,现在并在一起,对外宣传各方面也会比较好一点。
2023年版的“北京普惠健康保”将于11月1日正式上线,目前已可以预约参保。其实,今年8月,“北京普惠健康保”共保体曾对2022年度产品方案进行优化调整,以进一步提高参保人的医疗保障水平。总的来看,“北京普惠健康保”的自费责任免赔额和特药责任免赔额均进行了下调,并追溯至2022年1月1日生效,即2022年1月1日至产品发布调整之日前,参保人达到调整后免赔额的医疗费用,均可追溯赔偿。与此同时,“北京普惠健康保”启动“快赔”服务,简化理赔手续。
就产品情况看,不限于北京,有不少城市都出现了同城两个“惠民保”产品“厮杀”的情况,有些地方还出现了同城三款甚至四款惠民保产品。但对“惠民保”产品而言,一个用户一般只会选择一款产品购买,同城多款产品可供选择,将会直接影响各款产品的参保率水平,进而影响产品可持续性。
有参与过“惠民保”产品的业内人士向澎湃新闻分析称,北京此次统一“惠民保”产品,对于险企而言可能区别不算大,例如,北京人寿加入了“北京普惠健康保”共保体,对其而言依然有一款在售的“惠民保”产品,本质上并没有太大区别。对于用户来说,“惠民保”本身就是一款一年期的产品且不保证续保,无非是这款产品买不了就换一款买。
从多地的“惠民保”探索实践看,不少地区选择了先做三年,看看数据,边做边优化。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短命”产品。比如,东南沿海某地曾发布了一款惠民保产品,但该产品因相关政策限定而迅速下架。
在上述业内人士看来,“惠民保”产品多由地方银保监局和医保局等部门指导,前者往往会担心是否会产生消费者投诉和保险承保亏损等问题,而后者更在意产品的覆盖面和赔付率是否足够高。
正是对于赔付率的要求有较高期待,一些地方将“惠民保”产品的参保率与赔付率直接挂钩,也因此在产品运行过程中及时调整产品方案,并提出了可以“追溯赔付”。在北京之前,浙江省医疗保障局、浙江银保监局曾专门发文,要求商业保险承办公司根据投保率、赔付进度、约定赔付比例等因素,按实际资金赔付要达到协议赔付率90%以上,并做到溯前赔付应赔尽赔。
“我觉得承保亏损可能在一些人口老龄化比较严重的大城市会较严重,其他小城市参保率没有上来太多的话,应该还行。”上述业内人士表示,一年之内应该还是会存在同城多产品的现象,不过“惠民保”还能存在多久可能还是个未知数,未来将成为哪种模式也有待观察。毕竟对于保险公司而言,长期看还是要考虑商业性的。(澎湃新闻记者 胡志挺)
编辑/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