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密集出台“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 促普惠市场化服务进入居家社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2-10-29 20:27

“一老一小”问题牵动人心,也是我国完善人口服务体系的重中之重。

2022年8月1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7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要求在2022年,全国所有地市要印发实施“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21世纪经济报道注意到,近日全国多个城市响应国家要求印发《方案》,将在“十四五”期间强化养老托育服务供给。各地为新增养老床位、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划定了2025年的目标任务,如何提供普惠服务、如何推动养老托育市场化也成为部署关键。

针对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教授茅倬彦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十四五”期间,各地要突出规划政策的引领作用,增加普惠托育服务总量供给;千方百计降低托育机构运营成本,保障托育机构可持续发展;全方位提升托育服务质量,确保家长放心安心。

针对提升养老服务保障水平,国家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司司长王海东公开对媒体表示,要大力加强居家和社区的养老服务的供给,建设15分钟养老服务圈,计划在“十四五”期间,每年打造1000个全国示范性的老年友好社区,在老年人出行、就医、消费和娱乐等方面全方位提供支持,而且要全面落实老年人照顾服务的项目,让老年人真正得到实惠。

截至2021年底,我国每千人口托位数是2.03个,距离“十四五”期末要达到4.5个目标还有一定差距 新华社

扩大普惠托育服务供给总量

国家卫生健康委披露的数据显示,我国0至3岁婴幼儿约4200万,但婴幼儿入托率仅为5.5%左右。截至2021年底,我国每千人口托位数是2.03个,距离“十四五”期末要达到4.5个目标还有一定差距。

针对当前托育服务供给总量不足的现实,茅倬彦提出“盘活存量、扩大增量”的思路,鼓励社会各种力量进入托育市场增加供给总量。既要盘活现有资源,鼓励有余力的幼儿园延伸2-3岁幼儿托育服务,加快制定出台家庭托育点管理办法;亦可探索新增居家式托育服务,提升用人单位提供福利性托育服务的积极性,拓展社区托育服务功能,为老百姓提供“家门口”的服务。

上述思路在各地新近发布的《方案》中均有所体现。如福建省福州市计划到2025年实现普惠性托育机构县(市)区全覆盖,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在满足区域内3-6岁儿童入园需求基础上,开设托育班或扩大托育班规模;鼓励新建、扩建幼儿园开设托育班,实施托幼一体化发展。

河北省石家庄市计划在新建和在建城市居住小区,以及老城区和无托育服务设施的已建成居住小区,分别按照每千人口不少于8个和10个托位的标准配置托育服务设施;同时严格遵循“从1米高度看城市”理念,积极推进儿童友好社区建设。

做到质量有保障、价格可接受、方便可及,托育服务才能让更多人群受益。茅倬彦指出,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服务面临室内外环境、设施设备、人员配置等方面的高成本压力,需要建立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

浙江省杭州市从价格上明确,全日托乳儿班、托小班、托大班每人每月保育费收费,分别不高于申请认定上一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按当地年收入/12折算到月)的60%、55%、50%的,可被认定为普惠性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非国有资产、集体资产举办的,保育费收费在此限定下放宽10个百分点。

杭州提出,为切实减轻普惠托育机构的运营压力,财政资金将为托乳儿班、托小班、托大班分别给予每人每月800-900元、500-600元、300-400元的补助。杭州市同时要求,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应把保护婴幼儿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放在首位。

茅倬彦认为,应通过深入开展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创建活动、托育行业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推动建立托育行业自律规约等方式坚决守住安全健康底线,让广大家长放心地把孩子送到托育机构。

强化失能特困老年人保障

截至2021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67亿,占总人口的18.9%。“十四五”期间,我国将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对养老服务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

我国90%以上的老年人依托居家社区养老,基于这一背景,构建城市“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成为多地方案中提及的关键词。各地重点将围绕助餐、助浴、助洁、助医、助行、助急“六助”服务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让老年人在身边即能满足多元化的养老需求。

安徽省马鞍山市提出,积极推进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根据老年人需求状况,打造集“日托、全托、助餐、医养康养”服务合成的区域性养老服务综合体。

河南省许昌市部署,到2025年,已建成居住区按照标准全部补齐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城市社区日间照料机构和服务覆盖率不低于90%。

一位不愿具名的民政系统官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政府尤其要强化对失能特困老年人的兜底保障。对于偏好居家养老的人员而言,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推进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还可积极探索家庭养老床位与家庭病床的融合,把养老、医疗机构专业化的服务延伸至家庭。对于有意愿入住机构的独居老人来说,应尽可能100%实现集中供养。

该官员认为,政府扮演的更多是“保基本”角色,为满足更广泛的养老需求,关键在于以政企联动的方式推动养老服务市场化。一方面要采取提供场地、减免租金、税费优惠、人才培养等措施,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补足养老床位等基础设施短板,同时鼓励公办养老机构转制成为企业或开展公建民营。

另一方面,要按照收住老年人的失能程度,按月给予养老机构人头补贴,这既能减轻老年人的经济负担,提升老年人入住机构的意愿,又能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推动养老服务规模化、连锁化发展。

“未来随着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成熟,失能特困老年人的养老保障压力将进一步减轻。”该官员强调。

编辑/樊宏伟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