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市场对外开放提速 QFII/RQFII加快布局开放型品种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2-09-07 11:09

期货市场对外开放正悄然提速。

9月6日,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在2022年中国(郑州)国际期货论坛表示,将稳步推动期货市场对外开放,加快开放型品种布局,进一步推动QFII/RQFII参与,在风险可控前提下积极探索对外开放新路径新模式,推进国际监管合作,不断提升大宗商品价格的国际影响力。

9月2日,方星海还在2022年中国国际金融年度论坛上表示,相关部门将稳步扩大商品和金融期货国际化品种,支持开展期货产品结算价授权合作,实现期货市场开放路径多元化。与此同时,证监会将研究支持香港推出国债期货,加快推动境内国债期货市场对内对外开放,实现两地协同发展。

在多位期货业内人士看来,这预示着期货市场对外开放将进入快车道。

通联数据Datayes显示,截至8月26日,我国期货期权品种总数达到101个,其中9个纳入对外开放品种;境外投资者在股指期货市场的客户权益为317.55亿元,在原油期货、铁矿石期货、PTA期货、20号胶、棕榈油、国际铜、低硫燃料油期货市场的客户权益合计达到212.97亿元。

一位期货公司分析师指出,这些数值将很快随着QFII/RQFII获准投资期货市场而快速上涨。

9月2日,上海期货交易所及其子公司上期能源、郑商所、大商所、中金所同时发布公告,明确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与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可以参与投资交易的期货期权品种,其中包括黄金、白银、低硫燃料油、甲醇、白糖、豆粕、豆油等商品期货以及铜、铝、锌、甲醇、白糖、股指期权等41个。

南华期货董事长罗旭峰表示,这项政策一方面为境外资金参与境内期货衍生品市场投资交易提供合规通道,令中国期货衍生品市场对外开放进程“更上一层楼”。

记者多方获悉,国内期货市场的对外开放提速,不仅需要引入更多海外资金,更需要境内期货品种与期货机构“走出去”。

方正中期期货研究院院长王骏指出,未来境内期货市场的对外开放,还将形成更多元化的路径,一是进一步开放更多国内期货品种,加大国际化品种覆盖面,为海外投资者提供更多交易标的品种;二是继续完善交易结算与实物交割规则,提供更多的交易便利性;三是境内期货公司积极走出去,取得境外交易所代理资质,打通国内外全市场交易资质;四是对开放性期货品种可以考虑设立境外或海外交割仓库,进一步提升国内开放性期货品种的开放程度,构建全球大宗商品交易的“中国价格”。

“通过期货市场对外开放逐步提升境内大宗商品期货定价的全球影响力,还将有助于中国抵御因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与人民币汇率下跌所造成的输入性通胀风险。”上述期货公司分析师指出。

QFII/RQFII资金快速布局期货期权投资

随着期货市场持续对外开放,铜、PTA、豆粕等期货品种价格正日益成为全球现货贸易定价基准,成为国内外企业进行大宗商品交易的定价依据和重要参考。

“此外,境内铁矿石期货的外资参与热情也在持续升高。”前述期货公司分析师告诉记者。以往,众多海外矿山主要通过与下游企业签订长期采购协定锁定开采利润,但随着近年铁矿石价格波动加大,他们也纷纷涉足境内铁矿石期货交易开展套期保值,作为保障自身开采销售利润的新渠道。

记者了解到,境内期货市场有序对外开放,还有助于优化全球企业客户的资源配置与风险管理。比如进口菜粕被纳入期货交割品种后,越来越多境外油脂油料企业也开始通过境内菜粕期货产品对境内销售价格进行套期保值,更高效地管理跨国贸易风险,不少贸易商还通过境内20号胶期货保税交割获得货源,通过中欧班列出口至波兰德国,实现期现货与境内外市场的双联通,有效解决大宗商品出口稳定性风险。

一位大宗商品贸易商向记者透露,随着9月初海外资金获准通过QFII/RQFII渠道参与41个境内期货期权品种投资交易,目前不少海外贸易商正打算通过QFII渠道参与低硫燃料油、铜铝等品种的跨地套利交易,作为他们对冲持仓价格波动风险的新手段。

记者获悉,随着近期大宗商品价格出现较大幅度回落导致全球各地期货交易所的同类品种价差扩大,跨地套利交易正成为越来越多全球贸易商与开采商对冲大宗商品价格波动风险的共同选择。

“此外,不少海外投资机构也在研究通过QFII/RQFII渠道投资股指期货与股指期权品种,对冲他们的A股投资组合价格波动风险,这无形间将吸引更多海外资金流入A股市场。”一位国内量化投资私募基金负责人向记者指出。这背后,是随着新兴市场股市波动加大,越来越多海外投资机构都要求交易部门必须先找到合适的持仓风险对冲工具,才能加大投资力度。

记者获悉,去年10月,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参与金融衍生品交易的公告》指出,允许QFII、RQFII投资商品期货、商品期权、股指期权合约。

但由于相关操作细则迟迟未能出台,不少海外投资机构基于合规操作的考量而选择观望等待。如今上海期货交易所及其子公司上期能源、郑商所、大商所、中金所发布公告明确QFII/RQFII可以参与投资交易的期货期权品种,表明相关操作细则已落地,将吸引更多海外投资机构通过QFII/RQFII渠道参与境内期货期权投资,丰富自身在A股与大宗商品期货的套期保值等交易策略。

国债投资风险对冲工具“扩容”

值得注意的是,在互换通即将面世之际,证监会研究支持香港推出国债期货,无疑令海外投资者拥有更丰富的人民币债券投资风险对冲工具。

中央结算公司发布最新的债券托管量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海外资本持有的境内人民币债券规模达到32609.17亿元。

“这意味着海外投资机构对人民币债券价格波动的风险对冲需求相当旺盛。”一位香港私募基金负责人向记者指出。由于众多海外投资机构对境内中国国债采取长期持有到期获利策略,因此他们需要通过互换通、国债期货等风险对冲工具化解持仓过程的利率变化与债券价格波动风险。

在他看来,互换通与国债期货将在香港相继面世,还有助于留住更多海外资金——上半年,受中美利差倒挂与俄乌冲突等因素影响,不少海外资本在缺乏风险对冲工具的情况下,只能减仓中国国债避险,若他们拥有风险对冲工具,则可以采取“继续持有+套期保值”策略锁定稳健的回报。

一位华尔街对冲基金经理认为,互换通与国债期货将相继“落户”香港,表明香港正成为人民币债券投资风险对冲的“新中心”,有助于香港吸引更多全球资本汇聚并投资境内人民币债券。

随着越来越多境内期货品种对外开放,如何进一步优化期货品种交易结算机制,正成为相关部门需要解决的新挑战。

相比海外期货市场普遍流行T+2、T+3交易结算机制,境内期货市场主要采取T+0、T+1交易结算机制,令部分海外投资机构感到“不适应”,此外,越来越多海外投资机构也希望通过多个账户开展境内期货品种交易时都能获得交易服务的“最优价格”,或需要相关部门进一步优化交易结算机制。

记者获悉,目前境内相关金融监管部门一方面支持开展期货产品结算价授权合作,推动期货市场开放路径多元化,另一方面借鉴国际市场通行做法,结合中国实际市场状况,稳步推进货银对付(DVP)改革,持续提高海外投资者对境内结算效率和资金安全保障的信心。

编辑/樊宏伟

相关阅读
QFII/RQFII制度再迎重磅改革 四方面优化升级 外资布局中国资本市场更便利
中国基金报 2023-11-13
方星海:要加强一线监管,稳步扩大对外开放,更好发挥期货市场作用
澎湃新闻 2023-09-08
QFII入市20年 机构家数从2家增至770家
证券日报 2023-07-08
走过20年!QFII发展壮大:超700家机构生根发芽 金融市场对外开放不断
券商中国 2023-06-25
证监会核准设立摩根士丹利期货 外资全资控股期货公司再添丁
证券日报 2023-05-27
中国期货市场引入境外交易者五周年:对外开放稳步扩大 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证券日报 2023-05-13
六大期货期权明日引入境外交易者 境外客户渐成交易与竞价重要力量
上海证券报 2023-01-11
6大期货期权将引入境外交易者!境内特定品种增至23个 期货对外开放再进一步
券商中国 2023-01-0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