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见天地心——中国书房的意与象”展览在故宫博物院午门展厅开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8-29 14:15

8月29日,“照见天地心——中国书房的意与象”展览开幕式在故宫博物院举行。据悉,展览将于2022年8月30日至10月23日在故宫博物院午门展厅展出。本展览凭故宫门票免费参观,但须预约。根据疫情防控需要,按照限量、预约、错峰原则,每天3000人,约满为止。

在中国古代,书房不仅是作为读书、立言和藏书的地方,更是赓续传统文脉,体现文化昌盛的象征。此次展览以中国书房的意涵与物象为主题,旨在探讨和阐释中国书房的文化内核以及如何赋予“书房”这一意象以时代精神的问题。以回望古代,关怀当下,启发“当代如何走进传统,传统如何启迪当代”等思考,以展览形式涵养我们的人文素养和家国情怀。而将古代藏品与当代艺术家的作品结合起来,这在故宫的展览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不断传承、汇流、容融的过程中,形成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人文精神与宇宙观。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览中的“神品”--北宋画家郭熙创作的《窠石平远图》,距上次展出已经有二十多年。作为中国山水画创作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郭熙提出的高远、深远、平远“三远法”,时至今日也影响深远。

《窠石平远图》采用的是“平远”法。郭熙在其著名的画论《林泉高致》中解释说:“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整个画面营造出苍茫远阔而又冲融缥缈的气韵,将北宋特别是神宗时期山水画的审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本次展览策展人、故宫博物院研究室主任王子林介绍,展览分三个单元:第一单元主题为“委怀琴书”,分星空、五经萃室、图书、文房四宝、文人赏器五个空间。该单元以五经萃室和五经图书为核心,突出书房不仅仅是一个看书、写作、藏书的空间,也是一种情怀和传承。星空部分,将天上的壁星和地上的鲁壁联系起来,仰望星空,拓展对书房文脉的思考和对书房空间的想象。展出的文房四宝,突出它与文人之间所形成的一种生态依赖关系,让人想到它们融为一体时所创造的极具中华民族特色的书法和绘画艺术。赏器部分,注重展示能体现天地大道的器物,如玉琮、青铜、五大宋瓷名窑等。

第二单元主题为“正谊明道”,主要展示的是家国情怀,突出书房的人文精神。在古代,读书的目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单元也分为修身养性、家国情怀和仰观宇宙三个空间。家国情怀部分,展示有南宋文天祥的宏斋帖卷、明代徐渭书“昼锦堂记”、陈淳书“岳阳楼记”等书法作品,突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另外还有两件重器,一是大宝箴挂屏,二是虢叔旅钟,体现士人身处庙堂之上,要崇尚品德,坚守正义,以天下为己任,还要居之无倦,行之以忠,兼顾天下共达于善的家国情怀。

第三单元主题为“结契霜雪”,分三友同德和雅集唱和两个空间。松竹梅既是书房的象征,又是文人的象征,既是抽象的,又是具象的,它已经成为书房的一个符号了。雅集是书房的一个延伸,通过展示宋代米芾行书兰亭序跋赞卷、元人杨维桢的诗帖册页、明人的西园雅集图卷、沈时的兰亭修禊图卷,以及羽觞,兰亭八柱等,突出书房的另一种功能,即人与天地的交流。

此次展览第三单元入口,以还原“香雪”书房意境为初衷而设计的沉浸式体验展示,成为公众了解紫禁城原状空间的新方式。“香雪”是养性殿西暖阁的一间书房,由乾隆皇帝亲自参与营造,仿养心殿梅坞而建,以白石依墙堆砌出山景,表达了“仰观香雪海,坐觉太虚宽”的精神意趣。展览引入裸眼3D、体感交互投影等技术,提供给观众沉浸式的空间感受。

“照见天地心——中国书房的意与象”展览跨越中秋节和“十一”黄金周。故宫博物院特别提示,观众可通过“故宫博物院”微信小程序实名预约故宫门票和展览,入院参观需持有72小时内核酸检测报告,核验健康码、测体温、刷购票时所用身份证件。

针对无法现场观展的公众,以及有进一步了解文物知识的观众,故宫同时推出多种线上观展入口:数字全景展厅、语音图文导览系统、高清晰度文物解读小程序、展品专题系列短视频等,为公众提供多视角了解台前幕后细节的便捷渠道。

微信图片_20220829141332.jpg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岩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晓溪
编辑/乔颖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