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上市公司,满百!
上海证券报 2022-06-24 12:48

6月24日,优机股份在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开市运行仅7个多月的北交所正式迎来第100家上市公司。

这100家公司经营稳健、创新属性明显、规范性水平持续提升,“小而美”的特征突出,呈现出较为强劲的发展韧性。2021年,百家北交所公司营收同比增长31.04%,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2.81%,标杆性企业初步形成聚集效应。

100家上市公司代表的不单纯是数量,更是北交所这一新市场的良好开端。通过100家公司的实践,北交所市场运行的各种制度机制得以检验,创新型中小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动力被进一步激发出来。

截至6月22日,北交所在辅导企业共有310余家,在审企业68家。在辅导企业呈现发展快、盈利能力强、研发强度大等特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占比超过四成。

市场专家认为,北交所建设发展需要足够多的上市公司予以支撑,北交所上市公司增量提质,将进一步提升资本市场对创新型中小企业的覆盖度,更好助力中小实体企业发展、更有效地提升国内经济的内生动力。

当前北交所具有一定数量的后备企业,其总体质地相对较好。因此,北交所具备常态化发行上市的基础。业内普遍预计,随着年报材料补足,北交所的审核节奏将显著提升,下半年北交所上市公司数量有望快速增长。

北交所规模初具  市场制度得到检验

74天筹备日夜兼程,北交所实现“从无到有”;开市运行200余天,上市公司数量稳步增长到100家。公司数量增长的同时,北交所不忘追求制度设计的“精度”,守稳“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的目标,稳扎稳打推进制度建设。

北交所自设立之初即同步试点注册制,设置了四套并行的上市标准,从盈利能力、成长性、市场认可度、研发能力等方面提出要求,供不同类型、不同特征的企业适用。退市规则、转板制度的落地,则进一步完善了北交所基础制度的“拼图”。

北交所上市公司由新三板创新层公司产生,未能在北交所成功上市的企业,仍可在新三板进行融资、交易、并购重组、股权激励。北交所与全国股转系统联动发展,为中小企业提供了“边挂牌、边融资、边发展、边上市”的“贴身”又“贴心”的服务。

在开源证券创新投行总部总经理孙剑屾看来,100家上市公司代表的不单纯是数量,更是北交所这一新市场的良好开端。通过这100家公司的实践,北交所市场运行的各种制度机制得以检验,创新型中小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动力被进一步激发出来。

5月中旬,同享科技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获中国证监会注册,这是北交所开市后的首单再融资项目。与此同时,盖世食品、诺思兰德、微创光电、流金岁月等多家北交所上市公司已启动再融资计划。

行业专家表示,越来越多北交所上市公司将再融资提上发展日程,既反映了北交所上市公司对再融资的普遍需求,也说明北交所再融资制度具有较高的市场契合度。未来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北交所上市公司通过再融资进一步获得资本市场的助力和支持。

审核平均用时143天  监管服务持续优化

据上海证券报数据统计,开市以来,北交所上市公司累计融资48.87亿元,今年新上市的19只新股平均发行市盈率23.67倍,平均超额认购575.38倍,平均中签率0.32%。北交所投资者数量已超过500万户。

北交所发行上市审核贯彻注册制总体要求,严格以信息披露为核心开展审核工作,要求发行人充分披露投资者作出价值判断和投资决策所必需的信息,同时配合开展现场检查、现场督导等方式,切实保障审核质效。同时,北交所审核和证监会注册采取“并联”方式,企业上市不控节奏,随报随审。

来自北交所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北交所项目审核平均用时(自受理至核准/注册)143天,企业质量好、中介机构勤勉责任的项目审核更加高效,近期报注册的惠丰钻石审核仅耗时71天。

高效审核的同时,北交所还着手优化监管服务措施,支持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地区和行业恢复发展,推出费用减免、专人对接、申报前线上沟通等一系列举措,保障相关企业的审核及发行业务正常推进。北交所第一个年报披露季,多场行业主题业绩说明会在线上举办,北交所为上市公司提供了免费平台支持和服务,便利公司与投资者充分交流,保障北交所上市公司年报“首秀”顺利谢幕。

北交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北交所还依托六大服务基地新建了十三家省级服务基地,不断加大在地化服务的资源投入,对符合新三板挂牌和北交所申报条件的企业采取“一企一导一策”,高质效协调解决企业出现的问题,助力其更顺畅地进入资本市场。

“北交所服务基地是‘一扇门’,打通了创新型中小企业与全国股转系统、北交所之间的‘墙’,促进有融资意愿的中小企业了解北交所政策,这为企业规划上市路径提供了更加精准的服务,也进一步彰显了区域性股权市场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中具有的独特服务功能。”北京股权交易中心副总经理黄振雷对记者表示。

下半年市场规模有望快速增长

“北交所上市公司数量破百是值得庆贺的事,交易所做大做强需要有足够多的上市公司来支撑。进入5月份以后,随着公司年报材料逐渐补足,北交所审核节奏显著加快,预计下半年北交所上市公司数量将快速增长。”申万宏源证券专精特新首席分析师刘靖对记者表示。

数据也显示,北交所的“预备军”正在日渐壮大。2022年上半年,总计515家公司新进入新三板创新层。截至5月底,有416家挂牌公司披露了筹备上市的计划。这些公司的营收中位数为2.68亿元,净利润中位数为3446.47万元,近两年的净利润平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4.91%,增速较北交所存量上市公司高出2.14个百分点。

北交所有关负责人曾在公开场合指出,北交所“上规模”不是简单的数量增加,实现高质量的企业持续供给,是北交所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3月,全国股转公司对新三板创新层进入条件、频次等规则进行调整,新三板在保证公司质量、强化规范要求的前提下,扩大了对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服务覆盖面,创新层与北交所的联动效应进一步提高。

截至6月22日,北交所在辅导企业共有310余家,在审企业共68家。在辅导企业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占比超过四成,呈现发展快、盈利能力强、研发强度大特点。

根据2021年年度报告,符合北交所上市财务条件的新三板挂牌公司有1300余家,剔除在审企业、终止审核、未按期披露定期报告等情形,北交所后备企业数量有1100余家,其中超七成目前处于创新层。

市场人士普遍认为,北交所具有充足的“后备力量”,具备常态化发行上市的基础。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认为,随着北交所上市公司规模扩大,国内资本市场对创新型中小企业的覆盖度也将持续提升,北交所在创新型中小企业和国内资本市场之间架起了桥梁,将进一步助力中小实体企业发展,更深层次地提升国内经济内生动力。

北交所市场建设方兴未艾

展望前路,北交所、新三板持续深化改革依然任重道远,各界对北交所的制度建设抱有殷殷期盼。

中信建投总经理李格平认为,北交所应充分发挥地处首都、大型金融机构总部集聚的优势,推动更多市场机构尽快发行主要投资北交所上市企业的金融产品,稳定市场估值,提升价格发现效率,增加北交所市场吸引力。

“应当进一步激活、提高北交所的市场活力和吸引力。”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锋对记者表示。他建议北交所尽快推出北交所指数、ETF基金、融资融券、股票期权等衍生金融工具,为做市商和交易者提供市场对冲机制。同时,管好出口、论证和实施严格的退市机制,通过兼并重组、降层、主动或强制退市实现优胜劣汰,促进更好形成市场化的资源配置生态。

新鼎资本董事长张驰建议,未来应允许私募股权投资机构投资北交所股票,实现集合竞价买卖,把投资新三板的力量继续引入到北交所投资当中,同时考虑进一步降低投资者门槛,增加交易活跃度。

北交所上市企业科达自控董事长付国军则期待北交所尽快增加规模,降低投资者门槛,促进交易量和流动性提升,促进板块活跃度进一步攀升。

上市公司“满百”,只是北交所建设发展的一个注脚。北交所尚且刚刚起步,各方期盼、重任在肩,可以预期,这个年轻的市场还将进一步优化制度、提升运行效能,迎来厚积薄发的发展阶段。

数说北交所“100”:上市公司体现较强韧性 多元化创新形态渐次呈现

全球锂电池负极材料龙头贝特瑞,零碳纤维原丝国内龙头吉林碳谷,高端无线通信测试仪器服务商创远仪器,“碱电+锂电”双核心布局的电池生产企业长虹能源,产品多次服务于“天宫”“神舟”系列飞船测控等国家航天工程的军民伺服器供应商星辰科技,为全球光伏龙头提供核心设备的连城数控……一批标杆性企业,正在在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主阵地”——北京证券交易所聚集起来。

盈利面达99% 去年近半数公司实现净利润超5000万元

目前北交所的100家存量上市公司中,占比76%的是中小企业,覆盖了工业材料、信息技术、医药健康、“双碳”、消费等多元细分创新领域;战略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等行业企业占比超八成。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等多元化创新形态渐次呈现。

中小企业天然存在体量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弱等问题,但从经营质量来看,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诸多风险挑战,北交所上市公司体现出了较强的韧性和活力。

这100家北交所存量上市公司,在2021年,实现营业总收入704.66亿元,同比增长31.04%;实现归母净利润76.25亿元,同比增长22.81%。除处于研发阶段、依据市值标准未盈利上市的诺思兰德外,其他公司均实现盈利,盈利面99%,近半数公司实现净利润超5000万元。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比超20%

创新驱动是激发它们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这100家北交所存量上市公司中,有22家属于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公司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021年度,100家上市公司研发支出合计33.39亿元,研发强度平均6.87%,是规模以上企业平均水平的4.78倍。其中,23家公司2021年的研发强度增速超过40%,15家增速超过10%,45家增速超过5%。

人才是形成企业创新驱动力的决定性因素。为充分有效激励人才,激发上市公司创新活力,百家公司中有22家上市公司已经实施了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合计对1880名员工进行激励,有效调动了员工积极性。

探索投资者关系管理新途径,形成尊重、敬畏、回报投资者的公司文化,提升投资者关系管理效能,是这些“新上市公司”的必修课之一。从目前统计结果来看,北交所设立以来,54家公司接待各类投资者调研110余次。年报披露期间有90家公司召开业绩说明会,公司董事长、财务负责人、董事会秘书、保荐代表人等亲自“上阵”答疑,通过视频、文字互动等方式增进与投资者互动交流,整体回复率达94%,超八成公司回复率达到100%。

北交所后备企业数量有1100余家 新受理企业质量明显提升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今年3月,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公司调整了分层管理办法,创新层遴选功能和吸引力不断增强。截至目前,总计有515家公司新进入创新层,至此,新三板创新层公司总量达1696家,为分层制度实施以来最高水平。

新进层公司多集中于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先进行业,过半数公司获得国家或省级“专精特新”“单项冠军”等认定。新进层公司中,有348家公司符合北交所上市财务条件,占比67.57%。其中的89家新进层公司已提交北交所上市辅导备案材料,占在辅企业数量近三成;5家公司在进入创新层后提交了北交所上市申报材料,从进层到申报的平均时长约为一个月,递进发展、一体发展的制度优势进一步显现出来。

可预见的是,北交所的“预备队”远不止于此,更多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正在奔向北交所的路上。

从新三板现有挂牌公司情况看,根据2021年年度报告,剔除在审企业、终止审核、未按期披露定期报告等情形,符合北交所上市财务条件的后备企业数量有1100余家。

从行业分布看,后备企业主要集中于制造业(占60.87%),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占15.76%)以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占5.44%)。160余家公司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获得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称号或取得国家科学技术奖。

从2022年新增挂牌公司情况看,新受理企业质量明显提升。2022年1至5月受理的195家新申请挂牌公司中,有141家公司符合北交所上市财务条件,占比72.3%。

上证时评

北交所“百家”为市场制度建设打开空间

北京证券交易所今天迎来第100家上市公司。对于一个设立运行7个多月、仍处初创期的年轻交易所来说,上市公司“满百”既是市场建设发展的里程碑,也是北交所朝“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目标前行的新起点。规模增长,将为北交所制度建设、质效提升、生态优化打开空间。

深化新三板改革,设立北交所,是资本市场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北交所开市运行,是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全面深改、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

北交所开市运行7个多月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基础功能进一步提升,创新型中小企业在资本市场助力下加快发展的需求得到更好满足;北交所与新三板基础层、创新层协调联动,与沪深交易所、区域性股权市场对接打通,资本市场逐步构建起长周期、全链条的服务体系,更好适应了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需要;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发展生态更趋优化,科技、创新和资本的聚集效应进一步释放,资本支持中小企业创新的特色生态圈样貌渐显。

百家公司是北交所打造“主阵地”,为创新型中小企业提供差异化、有针对性资本市场服务的“试炼场”。从规模和行业分布来看,北交所公司虽然规模相对较小,但呈现出了成长速度快、研发投入高、创新动力强等特点,行业覆盖工业材料、信息技术、医药健康、“双碳”、消费等多元细分创新领域,体现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等多元化创新形态。

百家公司是检验北交所市场制度规则有效性的“试金石”。数据表明,北交所包容、灵活的制度设计,为促进上市公司发展提供了动力。北交所100家上市公司经营质量整体保持稳健,去年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31.04%和22.81%。百家公司去年的平均研发强度达到规模以上企业平均水平的4.78倍。在北交所上市后,百家公司的“三会”运作基本规范,股权结构明显优化,第一大股东平均持股比例较上市前下降9个百分点。

百家公司是北交所扩大市场规模、走过初创期迎来高质量发展的“引路者”。北交所设立运行,对创新层、基础层形成了良好的示范带动效应。存量上市公司的运行和发展情况,为北交所接下来扩规模、提质效打下了基础。根据2021年年报数据,符合北交所上市财务条件的新三板挂牌公司共有1300余家,其中北交所后备企业超过1100家。北交所开市后,持续优化审核机制、提升审核质效,项目审核平均用时(自受理至核准/注册)143天。市场普遍预期,下半年,北交所有望迎来上市公司数量的快速增长。

北交所“百家”为市场制度建设打开了更广阔的空间。北交所是新兴市场,良好市场文化与“投早投小投新”的生态仍在持续构建。交易所发展需要一定规模的上市公司作基础,无论研发指数、推出新金融产品,还是提升市场活跃度、引入增量投资者,都需要聚集一批优质的上市公司。随着北交所上市公司数量增长,下一步,研究发布北交所指数、落地混合交易制度、丰富市场交易工具和交易策略、丰富市场融资交易产品、扩大机构投资者规模等制度改革有望渐次推出。

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4000多万家企业,其中95%以上是中小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22.5万家。面对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融资需求,金融市场拓宽中小企业服务覆盖面、缓解融资难的空间巨大、责任重大。

自上市公司“百家”起,北交所站上了“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的新起点。资本市场高质量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也翻开了新的一页。可以预期,北交所将以更快的速度迎来第二个“百家”,也将以更优的质效,为我国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资本市场动力。(记者 马婧妤、盛波、卢梦匀、张雪)

编辑/田野

相关阅读
北交所:2023年北交所上市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737.44亿元
第一财经 2024-05-01
九成公司盈利 北交所上市公司2023年实现稳健发展
上海证券报 2024-05-01
“小巨人”有“大能量” 北交所公司投资价值显现
中国证券报 2024-04-18
上半年北交所上市公司九成实现盈利
人民网 2023-09-13
北交所港交所推出“北+H”上市安排
证券时报 2023-06-30
北交所上市公司阵营扩至两百家 一揽子高质量发展举措酝酿出台
中国证券报 2023-06-08
北交所上市公司2022年业绩实现稳健增长
​北交所发布 2023-04-28
北交所上市公司2022年共实现营业收入1301.79亿元
新华社 2023-02-2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