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想念奶酪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6-01 17:00

本文作者(左)和奶酪

与朋友一起来到温哥华列治文市的渔人码头, 靠海边的摊位上摆着很多鱼虾,一对加拿大夫妇在卖鱼,一个十几岁的男孩子熟练地帮助妈妈打下手。冬天,他穿着单薄的迷彩服图案的衣服,戴着黑红相间的帽子,跑到摊位下面的冰库里取鱼,称重、包装、收款。开始我以为他是辍学当小贩,聊天中得知他的英文名字叫做Cheese,中文是奶酪的意思,今年11岁,他在附近的小学上学,这几天学校放假,他就跑来帮助妈妈卖鱼。他动作麻利,干活儿利索。朋友在他家摊位前买三文鱼,他像猴子似的钻进船上的冰库里取出一条硕大的三文鱼,称重后果断地说:“我做主,给你们打折。”

他一会儿把鱼虾摆得整整齐齐,一会儿把摊位打扫得干干净净。他的脸上总是洒满阳光,待人很友好,看着他小大人的模样,我对他产生了兴趣,向他的母亲竖起大拇指说:“您有一个好儿子,我非常喜欢他!”

我向奶酪招手,他腾地一下跳出了摊位,我问道:“喜欢读书吗?”

他点点头说:“喜欢。”

我问他为什么不去玩,要帮助父母卖鱼?他说:“放假没事,爸爸妈妈平时很忙,我来帮一把,到冰库取鱼要弯腰钻进去,我怕妈妈进冰库冷就替她进去拿。”多么懂事的早当家的孩子!

我曾经到英国游学,发现中国的很多有钱人把孩子送到英国上贵族学校,希望他们毕业后也能成为贵族。他们以为贵族学校处处养尊处优,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过的是小皇帝的生活,其实即使是英国最好的学校——伊顿公学的学生,也要睡硬板床,吃粗茶淡饭,每天还要接受非常严格的训练,甚至比平民学校的学生还要苦。

我走访了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圣三一大学、格林威治大学,发现西方所崇尚的贵族精神不是暴发户精神,而是一种以荣誉、责任、勇气、自律等一系列价值为核心的先锋精神。我在欧洲和北美走访了几十所大学,发现学生们崇尚自立,鄙视啃老。我觉得在教育理念上和教育方法上,我们应当好好向人家学习。

中国的父母自己吃多少苦都行,却不舍得让孩子吃苦,城市如此,乡村也是如此。中国的很多孩子不屑于做家务,不会做饭,热衷于叫外卖,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餐饮外卖大国。即使疫情严重暂停堂食,他们也不做饭,小手刷单,外卖到来。

最近一个外国男孩儿的视频戳到了我的泪点,他含着热泪抱着刚刚出生的弟弟,一边用衣袖擦鼻涕,一边紧紧地搂抱弟弟,眼神里充满了疼爱。这个刚刚出生的小生命触动了哥哥内心深处的柔软。人的内心要温暖、饱满、柔软,不能嫉贤妒能,充满戾气。

你舍不得让孩子吃苦,世界就会让他吃苦。真正爱孩子的父母,是早早放手,让孩子独立。你今天对他的狠心,是为了换来明天世界对他温柔相待。对健全聪明的孩子如此,对有残疾的孩子也是如此。

不让孩子品尝饥饿,他们就不知道食物的价值;不让孩子们品尝寒冷,他们就不知道温暖可贵;不让孩子品尝挫败,他们就不知道成功的艰难!

我的加拿大朋友庞燕认为与其给孩子金山银山,不如教给孩子自立的本领。她从不娇惯孩子,每当孩子摔倒时,只要孩子没摔坏,她就扭头装作没看见。他的大儿子大卫三岁,她就让儿子给家里的花园割草,手经常被割破,庞燕虽然心疼,但是仍然铁面无私;大卫八岁主动要求做家务,庞燕带着两个儿子到超市购物,大卫帮助推车,对弟弟爱德华说:“妈妈是女的,我们是男孩子,妈妈的任务是付钱的,我们是跑腿的。她说要酱油,我们就去帮她拿酱油,不能让妈妈受累。”

爱德华在大卫的启发下,也帮助妈妈拿酱油。购物车上的瓶瓶罐罐,基本上都是两个儿子抢着从购物架上拿来的。小哥俩按照庞燕的旨意把购物车装满,庞燕付完款,小哥俩就兴高采烈地把购物车推到汽车旁,把东西整整齐齐放进后备箱里。

大卫给爱德华做榜样,所有的家务倒垃圾、洗碗、擦桌子、洗车、铲雪都抢着做。到了商店的地下车库,我看到爱德华走路不便,怕他被车撞着,抢着帮他拿推车,庞燕对我说:“你不要惯着爱德华,你越替他干,他就越软弱,最后什么都不会了。”

庞燕很忙,大卫从小渴望自立,8岁想去送报纸挣钱,人家规定只有9岁以上的孩子才能做这项工作。他认为自己的技能比9岁的孩子强,个子也高,具备送报纸的能力,他不断地向社区负责人发传真陈述自己的理由,后来终于如愿以偿。

给社区送报纸,爱德华走路不稳,庞燕给他定做了厚鞋垫,大卫带着弟弟推着一个小车挨家挨户送当地的英文报纸,弟弟脑子很好,智商不低,只是走路不稳,陪着哥哥一起送报纸就像玩一样高兴。一份报纸家家户户都订,不需要去敲门,只要往人家报箱里投递就行。送两个小时的报纸能赚十几美元,大卫感到那是一笔天文数字的收入,非常开心,很有成就感。

今秋开学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国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对新方案的这一变化,我拍手称快。我又想起了温哥华那个加拿大男孩子奶酪,他今年14岁了,他还好吗,长高了吗?还在帮助妈妈卖鱼吗?如果他知道中国的中小学即将要开设劳动课,他会作何感想呢?

文并供图/孙晶岩

编辑/韩世容

相关阅读
大兴区庞各庄垃圾分类新玩法 点亮绿色生活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29
读书|“小糊涂”写的是庞余亮,又何尝不是许许多多人呢?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4-01-28
生活|想念小时候,北京的秋冬味道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7-01
生活|在咖啡馆拍摄记录城市,陈丹燕以人生味觉之旅重返万水千山
文学报 2022-08-20
对谈|庞余亮 x 赵冬俊:生活奖赏的都是有心人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2-07-23
赏读|他们变成了既会用功又肯劳动的勤劳聪明的小猫
经典短篇阅读小组 2022-07-03
如此年时如此地,人间长此记深情——邓小岚回忆父亲邓拓、母亲丁一岚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3-22
清华学子苏雍竣的“新春家书”:最想念台湾的家人和香肠
澎湃新闻 2022-02-0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