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亿美元债,寻求展期!4月销售额大跌!这家上海老牌房企正“渡险”
上海证券报 2022-05-29 09:01

一笔票息为6.75%的美元债寻求展期,让上海老牌地产龙头的财务状况成为焦点。

从绿地控股5月27日披露的公告来看,相关票据为2019年6月25日发行的5亿美元、息票率6.75%的美元债,到期日为2022年6月25日。

为寻求展期,公司近日召开了投资人电话会议,商讨拟延长到期日、加入发行人在到期前赎回全部或部分票据的赎回权、先行支付原到期日未偿还本金的10%,以及取消维持票据上市状态等内容。

电话会议上,绿地控股董事兼执行总裁张蕴声称,对此表示“遗憾和抱歉”。

从会议情况来看,公司眼下面临的财务危机,一方面是因为自身原本就已存在的流动性问题,另一方面则是与疫情造成的回款难息息相关。

同时公司坚称,内地销售回款预计6月份能恢复到之前水平。因此公司仅针对6月份这笔债券进行征询,展期一年,且加入了一个认购期权。“只要恢复偿付能力,就能全部赎回。”

疫情加剧流动性困局

公开信息显示,绿地控股于2019年6月25日发行了该笔5亿美元、息票率6.75%的票据,到期日为2022年6月25日。

截至本同意征求备忘录日期,发行人、担保人及其各自子公司或其代表持有的票据本金总额为1200万美元。倘若此次展期计划征得超过66%的存续债余额参与和超过50%的参会机构同意,绿地控股将先偿还10%的本金、利息。

在本次电话会议中,绿地控股对于债券展期也作出解释。今年3月中下旬上海爆发疫情,导致全国50%售楼处关闭,公司合同销售额4月同比跌幅57%。内地销售回款主要取决于疫情和销售情况,公司预计6月份能恢复到之前水平。因此公司仅针对6月份这笔债券进行征询,展期一年,且加入了一个认购期权。

公司管理层称,“只要公司恢复偿付能力,就能全部赎回。”

从绿地控股今年的销售情况来看,前4 个月,其合约销售额约为43.85亿元,较去年的99.9亿元同比减少56.1%;已售合约总建筑面积则约为491505平方米。今年第1季度,公司的合约销售额和已售合约总建筑面积也分别下降47%、31%。

除了销售端不容乐观外,公司原本计划通过出售资产实现“回血”,也因疫情而受阻。

绿地控股管理层称,今年第1季度,公司已经推出55个大宗项目,合计132亿元。本计划于4月份交割,但目前因为疫情因素,无法确认交割时间。

因对其财务状况改善前景充满担忧,绿地控股的多项信用评级近日被下调。

5月23日,标普将绿地控股的长期发行人信用评级从“B+”下调至“B-”,并将公司担保的高级无抵押票据长期发行评级从“B”下调至“CCC+”。同时,将绿地香港控股有限公司的评级从“B”下调至“B-”。所有评级都被列入负面影响信用观察名单。

标普对此给出的解释为,绿地控股的流动性在未来12个月内仍将面临压力。由于该公司将其现金资源用于偿还债务,其可用现金被大量消耗。尽管在过去12-16个月里该公司致力于去杠杆,但情况依然如此。

标普认为,绿地控股无限制现金/短期债务的比率从2020年的0.8倍下降至2021年的0.6倍,并进一步降至2022年3月底的0.5倍。因此,标普修改了对该公司流动性的评估,将其从稍有不足调整为疲软。

可供出售的物业约2000亿

在表示歉意的同时,绿地控股方面还在电话会议现场给出了应对方案,声称将通过抓回款率来降有息、降杠杆。

公司表示,去年回款率已有96%,今年将达到130%。境外项目回款50亿元,预计全年到手26亿。境外回款方面,2021年下半年回款4亿美金,到手2亿美金。

为了降负债,处置项目资产是最为直接和有效的方式。

记者注意到,今年5月,绿地集团官微显示,绿地纽约太平洋公园项目中的两栋公租公寓楼顺利出售,合同总金额为3.15亿美元。同时,绿地纽约太平洋公园项目另一金额为1.5亿美元的物业大单近期已完成签约。绿地洛杉矶大都会项目等相关物业也正推进销售、强化运营。

管理层在会议上也提到,尽管此前公司在美国纽约卖了两栋楼,交易对价3.6亿美元,但因开发贷1.8亿美元,且公司仅拥有70%股权,再加上扣除佣金款项,回到香港的仅剩下5000万美金,不足以覆盖偿还金额。

绿地控股管理层称,从2020年8月起至今,绿地控股的有息负债已下降1600多亿元。后续还将安排足够的优质资产来偿债,未来2- 3年可供出售的物业,体量约2000亿,每年500亿-700亿,具体包含自持商业、办公楼和酒店等。

但据标普评估,支持绿地控股偿付即将到期离岸债券的可用现金有限。绿地控股在未来12个月仍有24亿美元(折合164亿元人民币)的离岸债务到期,而截至2022年3月底,该部分金额占该公司短期债务的18%。

与此同时,标普认为,绿地控股大部分现金都处于子公司层面,有可能会被限制在监管账户中。

就后续偿债情况,绿地控股在电话会议中也回应称,“公司有能力兑付后面的债券。”

编辑/张郁唯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