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第111个国际护士节。截至2021年底,全市注册护士总数达14.2万人,较2020年底增加5.2%,医院医护比达到1:1.34。北京护士队伍不断壮大,护理事业长足发展,为挽救患者生命、促进患者康复做出了积极贡献。当前疫情防控正处在胶着状态,北京青年报记者独家专访了已经投入使用的小汤山方舱医院的一位护士李长洁,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她向北京青年报记者讲述了投入运营12天来“舱”里感人的战疫故事。
方舱里的工作并不轻松,尤其是白班,李长洁(左)和大家都在来回穿梭忙碌 (供图/受访者)
面对这一波来势汹汹的疫情,北京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已经提前启动小汤山方舱医院改造和新病区建设工程。5月1日,北京宣布正式启用小汤山方舱医院。首批进驻的有40名医护人员,来自北京佑安医院的副护士长李长洁正是其中之一。
4月底,北京佑安医院向各科室下发通知,按照自愿原则,要征集一批医护人员进驻小汤山。在护理部群里看到消息,李长洁当即回复了3个字“我参加”。2020年,李长洁在小汤山奋战过一个月,“我对这儿的工作相对熟悉,而且我是一名有12年党龄的老党员,我也参加过抗击非典,我就应该第一批来参加救治”。对于这种挺身而出,似乎已成为她“下意识”的举动。
“开舱”首日凌晨迎来第一批感染者
抗击疫情的速度从来都是刻不容缓:4月29日23点40分,所有报名的医护人员连夜集结,前往距离小汤山半小时车程的医护人员专用酒店入驻;4月30日早上8点,到小汤山方舱医院开展应急演练、再培训;5月1日,小汤山方舱医院正式“开舱”。经验老到的李长洁担任护理组的小组长,组内共6人,一同负责3号楼的感染者收治、护理工作。3号楼共有3层,每层可收治46名感染者。
5月1日凌晨3点,空荡荡的小汤山医院被护士站突然响起的电话铃声打破了宁静:“马上有一批病人要转过来,请做好收治工作。”当晚,除了李长洁,还有张知达、张莹、杜凤倩、黄美静、孙琪,共6名护士在岗值守,接到指挥部的信息,大家迅速切换状态、密切配合,熟练地穿好防护服,准备好血压计、血氧仪、体温表、人员信息登记单、消毒喷壶。
半小时后,救护车准时到达指定落客点。核对车号、与救护车转运人员交接、核对信息、签字确认、打开车门让感染者下车、再次核对信息、发放“温馨提示”……一连串程序早已提前演练多次,实施起来有条不紊。
感染者下了车,要把感染者送到隔离区相应的房间。一名护士负责在前面引导,感染者走在中间,后面还有一名护士拿着装有含氯消毒液的喷壶,将感染者走过的路线仔细喷洒消毒,感染者与护士之间前后至少间隔1米。此外,护士还要嘱咐若干注意事项,包括如何佩戴口罩、做好防护等等,如果有需要,可以拨打“温馨提示”上的电话找医护人员帮忙。
当晚,因为转来的感染者比较多,护士长王馨迅速启动备班,又加派6名医护人员加入接收工作。大家整整忙碌了一宿,陆陆续续收了十余名感染者。
“有没有随行人员?”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有没有随行人员?”“有没有随行人员?”“有没有随行人员?”每次接感染者时,这是李长洁问得最多、喊得最响的一句话,因为重要的事情必须说三遍。
5月3日李长洁值班时,一下子来了好几辆救护车,送来了多名感染者。按照流程,她扯着嗓门问大家有无随行人员。“有没有夫妻、有没有一块儿来的朋友?”问了好几遍,见无人应答,李长洁只好按性别区分,随机给大家分房。
刚分好房间办好入住,一位男士给护士站打来电话:“我媳妇也要来,在后面的救护车,但不知道什么时候到,我能跟她住一间吗?”前期,这位男士已经安排在了一层的房间内,与另外一名男士同住。而此时,一层刚好住满,没有空房间了。“我们直接请示指挥部,希望能启动二层,把这对夫妻协调到二层的房间里去。指挥部马上就同意了。换房间的时候,他谢了我整整一路。”说到这儿,李长洁自己也笑了。
护士站电话一分钟接一个
如今,李长洁已经在小汤山方舱医院工作了12天。舱里的工作并不轻松,尤其是白班的6个小时,很少有能闲下来的时候,基本大家都在舱里来回穿梭忙碌。除了不定时接收感染者、做面诊、每天两次上门监测生命体征,重点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做好护理工作之外,还要关注好其生活需求,用她自己的话说,“我们还是感染者的‘后勤保障队’”。
有的感染者是从家里转运来的,可以尽量带一些生活物资,但有的可能在工作岗位上就被“锁定”了,直接送来方舱医院,随身携带的物品非常有限,存在心理压力,面对感染,还有的人会紧张、害怕。但感染者提出的每个需求,医护人员都尽全力去满足,做好他们的心理安抚工作。
李长洁说,每个感染者房间里都贴有护士站电话,有任何需求都可以拨打询问,“刚开始那几天,护士站平均一分钟接一个电话,6个小时的值班时间内,电话几乎一直在响”。有的打来询问核酸结果;有的说想洗澡,需要毛巾、沐浴露;有的说天气太热,希望调整空调温度;有的说手机没电了,没带手机充电器……值班组的护士们常常忙成陀螺,在这个三层小楼里楼上楼下来回跑,为感染者解决问题。
不同的感染者饮食口味也不同,都被尽可能照顾到。“我们这儿有位50多岁的大爷,吃不惯盒饭,平时就爱吃面条、喝粥,我们就把他的诉求告诉后勤,每天给老爷子送面条吃。还有的感染者是回民,有的患有糖尿病,我们都根据他们的饮食习惯定制回民餐、糖尿病餐。”
护士站内,有一张动态更新的感染者信息一览表,随着上下午各一次的身体健康监测,这张表也会每日更新两次,而且会给一些特殊感染者做备注,包括特殊饮食习惯、基础病信息等等。
进舱前一到两小时内不喝水
一天24小时被分为4个班次,一个班组的3至6名医护人员需要在舱里连续工作6小时,全程始终穿着防护服,李长洁说,这段时间里,大家都忍住不吃不喝、不上厕所。“为了保证工作顺利,我们进舱前一到两小时内就不喝水了。水喝多了想上厕所,这样还得重新穿脱防护服,而且我要是出去了,同伴就得承担我的工作,增加别人工作量。克服克服就过去了。”
刚进入5月的那几天,北京的天气仿佛一下子入了夏,最高温接近30摄氏度。但所有进入隔离区的医护人员必须全副武装,穿上大白、戴着N95口罩。交接的时候,当大家脱下防护服,每个人贴身的衣服全部湿透了,能拧出水来。“所以我特别关注护士们的状态,万一要有不舒服,就让她们出去喝水、休息,千万不要硬扛。”担心组员出现身体状况,李长洁当即就找工会,给大家配备了藿香正气水。
“本院还有病人,反正谁来都是辛苦干这些活儿,我们能坚持就尽量坚持”,李长洁说,很多人都抱着这样的心态在坚守。之前有个护士问李长洁:“我能在这里多待一段时间吗?别人来了都一样,李老师我能扛得住、我能坚持到最后!”李长洁说,她被这话“戳”得当时泪目。
出舱之余忙着做线上培训
在舱里,作为小组长,李长洁的统筹工作也很多,包括人员分配、合理安排组员工作、协调处置感染者的需求、与后方对接、配送物资等等。忙碌的6个小时之外,其余时间大家就回到酒店,所有人实行“两点一线”的闭环管理。
“别人都以为我们回酒店就可以踏实睡觉了,但也就睡几个小时,也睡不踏实,还有很多事儿要处理。”北京佑安医院率先进驻小汤山,后续又有北大医院、北京儿童医院、首都儿科研究所、北京地坛医院、北京回龙观医院等多家医院的精干医护人员加入这个大家庭,作为小组长,李长洁还承担着教学任务,负责给新来的医护人员做入院收治方面的培训。为了给大家做线上视频培训积攒素材,每天工作结束回到酒店,李长洁会仔细复盘、总结,把需要注意的细节一一整理出来。
此前,在给大家正式讲课之前,李长洁来了一次内部演练,她把经验写成文字,再给听者口头讲述,但发现这样效果不佳,别人可能无法真正体会到自己在说什么。为了帮助大家更加具象地了解流程,李长洁特地在工作之余跑到落客点现场拍了一些照片,并制成PPT,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告诉大家怎么接待入院,包括救护车会停在哪个位置、怎么接感染者、需要注意哪些细节、怎么核对信息等等。“第一次线上讲课非常顺利,讲完后一位北大医院的老师主动来加我微信,把我课件要走了,并分发给了所有组员,大家一看就都明白了,也提高了培训的效率。”
此外,李长洁还是佑安医院医疗队40多名医护人员的“生活委员”,医护人员有啥需求,她都随时在线“接单”:餐食送晚了,她要帮同事跟后勤部门“催饭”,保证大家准点吃饭不耽误工作;物资到了,她要挨个给大家发物资;她还自制了一张表格,标注每位同事的房间号、工作情况、需求情况……热心而细致的李长洁被同事们称为“大总管”。
“妈妈,护士节快乐”
昨日8点半,李长洁结束了夜班工作,走出隔离病房,交接完,乘车回到隔离酒店已经是9点多。15点多,李长洁从睡梦中醒来,睡了不到6个小时,这是她自从进入小汤山方舱医院以来的日均睡眠时间。手机里跳出好多条未读信息,其中有一条是14岁的儿子发来的:“妈妈,护士节快乐。”
相比于之前第一次来小汤山,儿子的心态也在悄然发生变化。2020年,除了在佑安医院隔离病房参与救治感染者之外,听说妈妈又要被调去小汤山抗疫,儿子一脸不情愿。“这一次,我主动告诉他,妈妈这次还得去,他就说了个‘哦’字,他心里有准备,我出发那天他送我,还特地嘱咐我,妈妈你注意安全。”每天儿子和爱人都会给李长洁打电话,从不解到支持,她发现儿子也长大了,“这就够了”。
昨天是护士节,是国际护士理事会为纪念现代护理学科的创始人弗洛伦斯·南丁格尔于1912年设立的节日,她曾说过,“护士必须要有同情心和一双愿意工作的手”。在朋友圈看到同行转发的这句话,李长洁马上转到了一家三口的家庭群里,并发了一个“奋斗”的表情包。
背景
2003年4月非典期间,小汤山曾作为非典定点病房。5月1日,小汤山收治了第一批非典病人。6月20日,最后一批治愈患者出院,小汤山非典医院完成了它51天的使命。这座占地2.5万平方米的临时建筑,收治了全国七分之一的非典病人的医院,曾被世卫组织专家称为“世界医疗史上的奇迹”。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2020年3月16日,小汤山医院启用,主要用于接收境外来(返)京人员中需筛查人员、疑似病例及轻型、普通型确诊患者的筛查和治疗。2020年4月28日北京小汤山定点医院最后一批共两名新冠肺炎治愈患者出院,至此小汤山定点医院新冠肺炎患者全部清零,4月29日关闭备用。
2022年5月1日,小汤山方舱医院再次启用,用于收治无症状感染者及轻型病例。据悉,小汤山方舱医院以单栋楼、每栋3层为1个隔离单元,共9个隔离单元、1200张床位。为尽快组建小汤山方舱医院医疗队伍,在医疗救治和防院感组的统一调度下,市卫健委和市医管中心科学研判,通盘考量,成立了由北京佑安医院为主体的小汤山方舱医院医疗管理团队,方舱医院院长由佑安医院院长担任,下设综合协调、医疗护理、信息联络、感染控制、医护团队、医疗专家和感染防控专家等7个工作组,涵盖呼吸、感染、重症、急诊、中医、检验、放射、药剂等专业人员。
为规范诊疗,小汤山方舱医院坚持以“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为目标,细化制度,规范流程,建立了隔离单元诊疗工作、接收登记、医学观察、紧急医疗救治、专家会诊、人员转院、常见急危重症抢救、信息管理、解除隔离转出等制度和流程,为医院安全、有序、高效运行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为做好患者健康监测和医疗服务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小汤山方舱医院将根据疫情发展形势,有序分步启用相应的隔离单元。目前,院内有来自北京佑安医院、北大医院、北京儿童医院、首都儿科研究所、北京地坛医院、北京回龙观医院等多家医院的精锐医护力量参与感染者救治工作。
目前,本市新冠肺炎感染者均收治在北京地坛医院和小汤山方舱医院。近日,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潘苏彦,党委常委、副主任王宇,二级巡视员徐长顺等同志先后到北京地坛医院、北京小汤山方舱医院调研疫情防控工作,慰问各医疗队队员,并通过视频连线方式为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护理工作者送上节日祝福和感谢。
潘苏彦表示,要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发挥好小汤山方舱医院的作用,严格落实各项院感防控措施,为轻型、无症状感染者提供暖心服务,关心关爱广大医护工作者,共同努力实现“打胜仗、零感染”。
《北京青年报》5月13日相关见报版面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蒋若静
编辑/谭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