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手迹无疑是中国现代文化、思想史上的重要文献与艺术珍品,更是其生命的风景、心灵的诗章。
本书编者致力于陈独秀文化研究三十余年,曾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过《文人陈独秀》《寻找手迹中的陈独秀》等多部专著。在陈研的同时锐意穷捜独秀手迹资料,终编成这部《陈独秀手迹》。
全书收独秀手迹六百余件计过千页,虽未必全编却为史无前例之盛事。收录秉十六字原则:传承有序(每幅作品皆注明出处丶留存所在)、疑似不收(网上与坊间时有独秀手迹出现,无确证者不收)、宁缺毋滥、确保存真。旨在为独秀手迹留一足以传世之文本,为独秀手迹之鉴赏、收藏、研究提供一个信本。
全书四卷。上卷为独秀手书自传及诗文。1937年7月16日至20日五天之内在南京监狱写《实庵自传》两章,生动地展示其“终身反对派"的性格起点,其“敌机日夜轰炸,写此遣闷”,更见其风骨。一经发表即被称为“传记文学之瑰宝"。此传手迹其晚年于江津加跋赠同乡后学台静农,从而长存人间。
独秀实一“雅洁豪放”之诗人,早年之诗有“笔底寒潮撼星斗"的豪气,晚年诗则有“且喜疏狂性未移”的骨气,南京狱中所作《金粉泪》五十六首嬉笑怒骂以杂文入诗开诗界新生面。庚子秋华艺国际提供的独秀1923年11月13日所撰《科学与人生观序》,对当时科学与人生观大讨论导向性总结也是他倾向唯物主义的标志。《孔子与中国》作于南京狱中,独秀变监狱为研究室,他在狱中著述甚丰,此篇则为其五四批孔思潮的回响。
中卷为独秀致胡适等人的书札。他从1916年到1935年致胡适有三十五封信,内容丰富,主体是共谋新文化化运动的兴起与《新青年》走向的争论。他们虽争论激烈乃至分道扬镳,却创道不同偏相谋的新文明,胡适常受独秀之托为“中共"办事,独秀有难胡适总援手相救,实中国文化史上的佳话。独秀致程演生、罗家伦、杨朋升、陶亢德等朋友的信各具丰采,即使给儿子的信也别具一格。都能见其真性情真人格。
下卷为独秀晚年在江津致台静农的一百多封信。这些信札是了解独秀暮年生活与著述的珍贵文献。文字学是他的看家学问,他当年到北大就以此服众,作为革命领袖每当革命低潮他都捡起这档学问,晚年在江津他最大心愿是完成《小学识字教本》的写作。他“不避讥讽敢当倉颉第二”,“以竟《新青年》未竟之功”。旨在从中小学语文教育的源头(文字)来“训蒙"一一衔接五四之启蒙之大业。从这一百多信不难看出独秀是在何等艰难的环境下坚持写作:他是如何精益求精近乎残酷的去考定每一个字找出其中的规律?而台又是如何不厌其烦地将独秀反反复复的修定意见落实到纸上?可悲的是独秀终未写完此书(未竟书稿上最后一个字是宿命般的“抛"),更未见到此书的出版(最后仅油印了五十冊,几十年风雨飘零现仅一二冊存于人间)。台静农生前最后一篇文章是《酒旗风暖少年狂一忆陈独秀先生》。
副卷是释文(目录与正卷对应,释文亦注明与手迹对应的页码,以便查阅)。
沈鹏先生为《陈独秀手迹》题签,陈铁健先生为之作序(出版时则以手书形式)。
2021年3月18日于南京。
选自《陈独秀手迹》石钟扬编
编辑/李喆 韩世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