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险信息披露如何让被保人看懂? 银保监会拟订人身险产品信息披露新规章
上海证券报 2022-02-11 15:29

近日,银保监会人身险部向人身险公司下发《人身保险产品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办法》)及《长期人身保险产品信息披露规则(征求意见稿)》(下称《规则》),通过制定人身险产品信息披露规章和配套细则“1+1”的方式,统筹所有人身保险产品的信息披露,在披露维度、深度上都有新突破。

业内权威人士接受记者独家采访时表示,这两个文件的内容非常丰富,涉及人身保险产品的条款、费率表、产品说明书、红利实现率等方面,其中多项要求都是人身险行业借鉴境内外信息披露经验后首次提出。

一个统筹:构建“1+1”制度体系

该业内权威人士告诉记者,《办法》首次针对所有人身保险产品制定了全面的信息披露办法和长期人身保险产品的信息披露规则,形成了部门规章与配套规则相辅相成的“1+1”制度体系。

“经过多年发展,如今监管部门更多强调的是,无论是什么类型的人身险产品,从设计本源来讲都是保险产品,提供风险保障功能。有些产品虽然能体现长期储蓄或投资理财功能,但核心还是保险产品。”该人士坦言,这是两文件制定的初衷。

据他介绍,总体上,无论是投保环节还是服务环节,两文件包含了产品、销售、理赔、转保等方面,覆盖了人身险产品经营的全链条。这实际上是要求保险机构披露更多产品信息给消费者,提升产品信息披露透明度,便于消费者选择、比较产品,形成一个健康有序的保险经营生态。

该人士透露,监管部门下一步还会根据市场变化对《规则》进行动态调整。比如目前长期利率一直走低,相关产品利益演示上未来可能也要进行相应调整。

一个规章:覆盖所有产品、全流程

《办法》扩大了人身险产品信息披露的范围。在投连、分红、万能等新型产品的基础上,《办法》对重疾险、医疗险等其他类型的人身险产品提出了产品说明书要求。

“最近几年,消费者对风险保障型产品包括重疾险、长期医疗险关注得更多,市场上可供选择的产品也很多。但实际上,消费者对这类产品更难理解。不夸张地说,消费者真正想了解自己得到了什么保障、疾病定义到底是什么,没有这方面的医学知识背景是很难做到的。因此,《办法》要求保险公司对所有人身险产品都提供产品说明书,这是在保险条款这些法律条文之外,让消费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保险产品的途径。”业内人士坦言。

此外,引发行业激烈讨论的一项新增披露内容是,所有人身险产品都需要披露产品费率表。这也是人身险行业首次提出这一要求。

“人们选择保险产品时,除了关心服务保障水平等因素,有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是价格。消费者是很关心价格的,虽然不同产品保险责任不一样,但消费者还是会比较同一类型产品的价格。监管部门应该通过这样的手段,去指导消费者了解保险产品的真实价格。这是监管部门首次提出披露产品费率表,在披露内容上是一个比较大的尝试和突破。”一位行业观察人士表示,这让消费者更明晰地了解产品信息,便于其选择和比较产品。

一个细则:利益演示要求大革新

在配套规则中,《规则》最重要的内容是对分红、投连产品的利益演示提出了全新要求。这些要求的提出,无疑将在更大程度上消除消费者与险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更多地保护消费者权益,引导消费者理性投保这类具有投资功能的产品。

业内权威人士表示,分红型产品的利益演示原来分为高、中、低三档,《规则》将这块调整为保证利益演示(即最低水平)和红利利益演示(相对较高水平)两档。《规则》还要求用于利益演示的利差水平分别不得高于0、4.5%减去产品预定利率,这让红利利益演示的水平较以前下降了许多,更趋向险企实际分红水平。

《规则》还对分红型产品新增了红利实现率的披露要求。上述人士表示,这是对于境外经验的借鉴。在我国香港地区,分红型产品有红利实现率的披露要求。因为普通型分红产品信息相对不透明,消费者不知道机构到底是怎样分红、每年水平如何。《规则》借鉴了香港市场的信息披露管理方式,要求保险机构披露每年的分红实现情况——红利实现率。

“虽然红利实现率只是代表过去的分红水平,不能表示未来的执行水平,但这能给消费者传递出一个信息,即保险公司在这款或这类分红型产品中分红实现情况如何,可给消费者投保选择时当作参考。当然,消费者也不应完全依赖于这个指示,也要自己下判断。”上述人士表示。

投连险方面,《规则》首次提出负利率情景演示。业内人士表示,《规则》希望降低消费者在投连险认知上的误区。投连险虽是偏投资、储蓄、理财功能的产品,但它毕竟也是保险产品。因此,在利益演示上,《规则》也改变了投连险高、中、低的利益演示方式,改为悲观、中性和乐观情景的演示,并且明确各档利益演示的假设投资回报率分别不得高于6%、3.5%和-1%。

文/上海证券报记者 韩宋辉

编辑/范辉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