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行业又现千万级罚单。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央行上海分行公布了一则行政处罚信息公示,显示快钱支付清算信息有限公司(下称“快钱支付”)因四项违法行为被处以罚款1004万元。
具体来看,四项违法行为包括违反账户管理规定、违反清算管理规定、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与身份不明客户交易。
与此同时,时任快钱支付董事、首席执行官、总经理党晓强因对公司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的违法违规行为负有责任,被处以罚款3.5万元;时任快钱支付助理副总裁滕士军因对公司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并且与身份不明客户交易的违法违规行为负有责任,被处以罚款8.5万元。
除了快钱支付外,支付公司得仕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得仕股份”)也因存在违反清算管理规定行为,被处以罚款430万元,并责令限期改正。在去年8月,央行网站公示曾显示,由于得仕股份存在《中国人民银行行政许可实施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的情形,央行决定中止对其《支付业务许可证》续展申请的审查。
从上述被处罚事由来看,业内人士分析称,这或与监管部门持续加大反洗钱监管力度相关。
央行近日发布的《中国反洗钱报告2020》显示,2020年央行共对614家义务机构开展反洗钱执法检查,其中87%为法人机构,依法处罚反洗钱违规机构537家,罚款金额5.26亿元,处罚违规个人1000人,罚款金额2468万元,反洗钱监管处罚总额较往年明显上升。
自去年以来,监管部门落地了一系列相关文件。比如,2021年8月1日《金融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监督管理办法》正式施行,将非银行支付机构纳入适用范围,完善了反洗钱义务主体范围;2021年10月央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支付受理终端及相关业务管理的通知》,对跨境赌博、电信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采取严防高压举措,支付监管力度再度升级。
到了2022年1月,央行会同银保监会和证监会发布了《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下称“1号令”),进一步完善了反洗钱监管机制,提升了我国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防范能力。根据规定,该办法自3月1日起施行。
从内容上看,1号令完善并强调持续尽职调查规定,要求将客户全生命周期管理融入持续尽职调查的要求中;同时,增加关于强化尽职调查和简化尽职调查的要求,明确适用情形以及相应的措施。
另外,1号令也明确了时限要求,要求金融机构须在1号令施行之日起2年内完成全部存量客户的尽职调查,对于较高风险以上的存量客户,须在1号令施行之日起1年内完成客户尽职调查。在业内人士看来,这对支付机构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如何开展反洗钱工作将成为各机构未来一段时间内工作的重点。(第一财经)
编辑/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