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教师如何学习?专家建议激发教师内在学习动力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1-10-19 13:26

10月17日至18日,第二届“教师学习与专业发展”研讨会在京召开。围绕“面向2035教师学习的变革与创新”会议主题,来自各地教师教育领域的知名专家和新锐学者深入研讨了如何更好地应对“双减”给教师学习和专业发展带来的新挑战。

本次研讨会由北京教育学院主办、北京市教师发展中心协办。在主论坛上,四位知名学者分别从不同视角作大会主旨报告。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阐述了新时代教师的使命,中国教育学会秘书长杨银付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宋萑分析了教师边界学习与循证教研的内涵与要素。北京教育学院副院长汤丰林探讨了“双减”背景下教师学习的目标与价值。

在“双减”背景下,教师为何学习,如何学习?汤丰林介绍,北京教育学院通过对北京千名中小学教师的调查问卷发现,91%的教师对工作现状满意;感觉到有压力的教师占40%。受访教师的周平均工作时间为56.54小时,上课教学、备课、批改作业、学生辅导是各学段教师的主要工作内容,所花费时间占其工作总时间的60%至70%,其他事项例如跟班和课后服务占工作总时间的15%至21%。82.8%的教师认为影响自己参加培训与学习的最主要因素为“工作太忙,培训时间与工作安排相冲突”。

汤丰林认为,在今天教师发展的过程中,教师的学习必须是主动、自我发起和自我导向的,不应该是外部强加的。调查发现教师工作满意度在提高,压力有所降低,表明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有所提高,国家给教师减负的相关政策产生了效应。近年来教师培训工作产生了效果,推动教师从过去的被动学习走向今天的主动学习。但教师学习条件保障不足,特别是在“双减”下学习时间尤其显得紧张。

为了让教师静下心来提升专业水准,他建议第一应该予以信任,更好地体现尊师敬师观念,把学习、培训这样的权利尽量交给教师,让教师自主成长与发展,更多激发教师真正的内在学习动力。同时给予保障和支持,更好地落实给教师减负的政策,优化时间安排,让教师拿出有效时间来学习。在新形势下可以用打破时空的方式,更多地为教师提供网络学习的资源和机会,并对教师进行切实可行、精准的专业指导,在研究中促进教师的成长。最后是出台激励措施,通过一定的激励给教师们持续性的动力。

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李奕在会上表示,希望专家学者的交流研讨更好地揭示新时代背景下教师学习的规律,提升教师学习的能力,完善教师专业化发展体系,为教师的学习和专业发展提供更好的平台和氛围,助力教师的幸福成长。与会代表一致认为,第二届教师学习与专业发展研讨会系统深入交流了新时代教师学习与专业发展,通过深度的学术研讨与充分的对话,探讨教师学习的理论建设与实践创新,为今后教师教育领域的学术研究与实践探索提供了重要的启发与借鉴。

文/记者 李祺瑶

编辑/谭卫平

相关阅读
聚焦全球教师教育共同体建设 第五届全球教师教育峰会开幕
中国新闻网 2024-10-27
首都师大探讨初等教育学学科建设暨小学五育融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21
密云区启动心理健康教师培训项目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16
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研究生赴云南开展社会实践
首都师范大学 2024-09-05
首都师范大学举办践行教育家精神研讨会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24
第八届首都师大艺术季初教院“杏坛筑基”师生书画展开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09
北京教育学院雄安教师培训基地、北京四中雄安校区教师学校挂牌成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29
2023年全球教师教育十大事件
中国教师报 2023-12-2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