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播“美容贷”广告 不为“先美丽后买单”的谎言背书
光明网 2021-10-04 16:20

电视剧《扫黑风暴》产生的社会影响依然在发酵。近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通知,要求各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机构、平台一律停止播出“美容贷”及类似广告。

在剧中,调查记者深入非法整形机构,揭开了“美丽贷”的真实面目。而在现实生活中,此类套路尚属冰山一角,深受其害者日益增多。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不法分子正是利用这种大众心理,刻意制造、散布容貌焦虑,以此诱导超前消费、超高消费,同时又瞄准许多年轻消费者经济能力尚欠的特征,打着“先美丽,后买单”“0利息0首付变美丽”的幌子,实则发放突破红线的高利贷款。更有犯罪分子以“高薪招聘”为名义,编织成企业、整形机构、金融机构的三方诈骗网络,将消费者一步步拖入精心设计的陷阱。如此一来,消费者求美不成,反而负债累累,不仅财貌两空,更蒙受信用损失,白白断送大好前程。

在医美行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我们应当注意到,窝藏在角角落落的“孙兴”们正将黑手伸向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因此,清理“美容贷”刻不容缓。

但是打击违法犯罪,不能光靠“林浩”们一脚把门踢开,将不法分子果断擒拿,而更需要卫生、工商、金融、公安、广电等多部门协同发力、周密部署,打出一套稳准狠的组合拳。从这个意义上讲,广电总局打响了清理行动的第一枪。禁播相关广告,就是依法打击虚假宣传、欺骗消费者的行为,坚决与“美容贷”划清界限,且不留模糊地带,取消监管盲区。与此同时,各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机构、平台还应主动作为,积极宣传非法“美容贷”的恶劣影响及防范提示,倡导年轻观众在健康的审美观念指引下理性消费。

下一步,监管行动也将从“台前”走向“幕后”,从明处深入暗处,由被动抵制转为主动出击,摸清“美容贷”团伙的组织架构、经营场所,既要将涉案人员捉拿归案,也要及时查扣冻结非法资金,尽最大可能挽回各类经济损失。非法“美容贷”与其他“套路贷”的本质相同,都是裹着糖衣的金融诈骗和高利贷。只有切断资金链,才能击中犯罪团伙的七寸,也只有兜住资金的底线,才能切实维护受害者的正当权益。

近年来,“颜值经济”催生出井喷的医美机构,但同样孵化出套路繁多的行业乱象,它们如暗疮一般时时侵蚀着原本健康的皮肤,又或多或少地反映人体的内分泌失调。整顿“美容贷”,就是清理医美暗疮,还行业一片调和的生态,还青年一张自信的面庞。

编辑/孙政洁

相关阅读
一些美容机构谎称低息甚至无息诱骗消费者“美容贷”
法治日报 2024-08-19
北青快评 | 治理“招工美容贷”不妨多出新招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1-05
起底非法“医美贷”套路:求美者如何远离“骗贷”伤害?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1-12-03
“美容贷”变“纠纷债” 消费者屡屡被“套路”
经济日报 2021-10-05
“美容贷”变“纠纷债”:消费者屡屡被“套路”
经济日报 2021-10-05
莫让“美容贷”惹纠纷
经济日报 2021-10-05
“美容贷”被叫停背后的医美乱象:虚假广告、无证行医人员超10万
澎湃新闻 2021-10-01
禁播美容贷广告,不为“先美丽后买单”的谎言背书
文汇报 2021-09-3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