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保 | 北京银保监局消费者风险提示: “三不”记心头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09-24 15:45

案情简介

消费者孔某接到自称是某消费金融公司客户经理宋某的电话,声称可以为孔某办理贷款。孔某同意后,通过宋某发送的链接下载了伪造的某消费金融公司APP,并根据APP的指引完成操作并获取伪造的5万元授信额度。随后,宋某编造多种理由引导孔某向某个人账号先后转账5000元。等到孔某追问贷款情况时,宋某便销声匿迹。孔某找到该消费金融公司进行投诉后,方知自己上当受骗。

案例分析

本案例中,不法分子的诈骗套路为:以消费金融公司的名义制作伪造的APP,诱导消费者下载伪造的消费金融APP并申请借款。消费者从伪造的消费金融APP获得授信额度。不法分子以发放贷款为诱饵,诱导消费者先缴纳一部分操作费、保证金等。对于急需用钱的消费者,通常都会按照不法分子的要求缴纳资金,以便能顺利获得更大金额的贷款。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手机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随之而来的,则是手机里大量的APP,不少人办理金融业务选择通过金融APP来完成,快速便捷。然而,一些不法分子通过“假冒金融类APP”实施诈骗,消费者如不注意辨别就很容易上当。

风险提示

北京银保监局提示消费者:“三不”记心头,谨防“假冒金融类APP”诈骗。

1.不随意下载假冒金融类APP

一是不随意下载假冒金融类APP。不点击不明链接,不随意在不明网站下载假冒金融类APP。凡是非正规金融服务都要远离,凡是有金融需求都要找正规金融机构,可通过拨打金融机构官方客服电话或前往金融机构营业网点进行咨询办理。

2.不盲目支付所谓前期费用

二是不盲目支付所谓前期费用。正规的金融机构在正式放款前是不会向借款人收取任何费用的。消费者应擦亮双眼,遇到需要提前收费的所谓金融公司,请提高警惕、及时核实、迅速远离,避免上当受骗。

3.不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三是不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消费者一旦发现自己被骗,切勿自乱阵脚,要保持冷静,及时留存相关证据,第一时间拨打报警电话,通过法律途径保护自身权益。

文/金仁甫

编辑/范辉

相关阅读
北京银保监局:警惕六类陷阱 守护“养老钱包”
新华社 2023-03-17
北京银保监局:警惕六类诈骗“陷阱” 守住养老钱包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03-16
半两财经 | 北京银保监局:警惕六类诈骗“陷阱” 守住养老钱包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3-16
北京银保监局提示:警惕非法“代理处置信用卡债务”陷阱
央视新闻 2022-10-25
北京银保监局风险提示:非法“代理退保”要当心 理性维权要牢记
中国网财经 2022-09-13
北京银保监局:理性消费不乱贷 美好青春不负债
中国网财经 2022-03-16
北青315 | 上海银保监局以案说险:消费者要小心刷卡慎支付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3-15
北青315 | 北京银保监局提示消费者: 警惕非法“代理维权”陷阱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3-1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