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news|对话云南“浴火女孩”唐敏:大学想学法律专业 为残疾人做些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06-25 21:02

6月23日,云南省2021年高考分数线公布,为救弟弟失去四肢的“浴火女孩”唐敏考出588分的好成绩。25日,唐敏告诉北青-北京头条记者,她首选学习法律专业,希望今后从事法律相关工作,为和她一样的残疾孩子做些事。此外,她渴望在大学里能逐渐适应独立生活,也为同样在火场中被烧伤而留下残疾的弟弟探探路。

云南“浴火女孩”考出588分好成绩  大学渴望独立生活

2008年,8岁的唐敏为救弟弟冲进火场失去了四肢。今年,这位浴火重生的云南女孩走上了高考考场,并考出了588分的好成绩,超出云南省文史类一本线23分。25日,唐敏告诉北青-北京头条记者,一开始得知成绩时她非常激动,但后来看了下各部分小分时又觉得英语和语文没有发挥好,成绩还能够提高。

高中三年,唐敏的母亲为照顾她一直在学校陪读,而谈到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唐敏说她非常渴望独立,一是不想再继续占用父母的时间,二是觉得自己也需要历练。唐敏告诉北青-北京头条记者,父母在渐渐老去,不可能陪自己一辈子,未来她总要独立生活,“我年龄也不小了,无论多难都应该去尝试,人是活的,办法总会有的。”

唐敏一直在尝试独立生活。她告诉北青-北京头条记者,如今楼梯对她来说不是大问题,即使找不到人背上去,她也可以自己爬上去,只是需要别人帮忙把轮椅搬上楼。对她而言,现在最难的是去厕所,不少地方缺乏残疾人专用厕所且空间很小,对唐敏来说是个不小的麻烦。大学开学后,唐敏的父母打算先陪读一段时间,看看她能否适应独立生活。

每当她感到压力大时同学们都会热心鼓励

唐敏说,整个高三,她和所有考生一样跟着老师的步伐备考。为了考出好成绩,唐敏将闹钟往前调了半小时,每天五点半就起床,开始读单词或者刷题。晚自习下课之后,她常觉得学习时间不够,会让自己再多学一些。

对唐敏来说,最难的不是学习知识,而是如何把所学知识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到卷子上。唐敏只能靠右手手臂和左手仅存的拇指夹着笔写字,相比其他学生,速度会慢一些。高三下学期,每次考语文和文综时她都做不完,为此特别担心。

幸运的是,2015年,教育部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联合印发了一份《残疾人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管理规定》,在科目规定考试总时长的基础上,为书写特别困难考生延长30%的作答时间。唐敏通过了审批,并在高考时顺利完成了语文和文综科目。

唐敏告诉北青—北京头条记者,她一直心比较宽,没感到特别大的学业压力。当然,每个人都有软弱的时候,每当唐敏感到压力大时,同学们都会热心地围过来鼓励她。同样,其他同学沮丧时,她也会安慰他们。“高三一年,压力是常有的,但陪伴也是常有的。”唐敏总结道。

8岁冲进火场救弟弟  全身85%被烧伤四肢遭截肢

唐敏人生分水岭出现在2008年4月27日的午后,那天之后,她拥有了“浴火女孩”的标签,也从此告别无忧无虑的童年。那日,家住昆明市晋宁县晋城镇安江村的唐跃云夫妇吃完午饭准备下地干活,刚打开房门,一团火焰瞬间将他们的家吞噬。已经被父母拉到屋外的唐敏发现1岁的弟弟还在屋里睡觉,没多想就冲进屋里用身体紧紧护住弟弟。事后接受媒体采访时,唐敏说,“弟弟那么可爱,我怎么能不救他!”

唐敏姐弟获救后被送往医院,医生诊断弟弟唐泽的左手和左脚已经干性坏死,需要进行截肢手术。而用身体护住弟弟的唐敏全身烧伤面积达85%,一度生命垂危。在社会各界善心人士的帮助下和医护人员的努力下,唐敏最终度过危险期,但坏死的四肢被截肢,仅仅保住了左手拇指。

唐敏说,无论是与死神的博弈,还是痛苦而漫长的恢复期,都曾一度让她想“放弃生命”,一向坚毅的父亲,也曾偷偷流泪。但坚韧的父母从不轻易向灾难妥协,他们和女儿一起,创造了“不可能活下来”的奇迹。

休学七年 自学完成小学课程跳级直升初中

烧伤后,唐敏经历了漫长的恢复期,从2008年到2016年,整整七年里她都在休学治病,学业也停留在只有小学一年级的水平。困难没有打倒这个坚强的女孩,带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她自学了小学所有课程,直接跳级读了初中。

中考后,2018年,唐敏来到四川师范大学昆明附中(安宁校区)就读高中,学校为帮助她学习,不仅减免了唐敏的学杂费、生活费,还为唐敏母亲陆巧英提供了一份总务处的工作岗位,还专门提供了一间独立的学生公寓供母女俩居住。

唐敏也用成绩回报着这份善意。据唐敏班主任杨映胄介绍,唐敏的成绩几乎一直是班级第一,年级可以排到前五。曾在鬼门关走了一遭的唐敏并未因自己的残疾自怨自艾,相反,她性格开朗活泼,也从不因自身残疾觉得应该受到特殊关照。“每天早读,唐敏的声音永远是全班最大的”。杨映胄说。

唐敏说,进入高中后她也曾因竞争的压力陷入低谷和焦虑。但家人和伙伴的陪伴将她拉出低谷,“所以我经常说,不是我本来就坚强乐观,而是身边陪伴我的人都是“太阳”,正因为有他们的存在,我能尽可能地体验完整的人生。”

对话:首选法律专业 希望去大学为同样残疾的弟弟探探路

6月25日,仍在咨询填报志愿的唐敏告诉北青-北京头条记者,她首选是学习法律专业,希望未来从事法律相关工作,来帮助和她一样的残疾孩子。谈到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唐敏说她最想去的是图书馆,也希望能在大学里拓宽视野,找到归属感。唐敏说,读大学也是想为同样因烧伤而残疾的弟弟探探路,“他的路也会充满坎坷,如果我先替他探索了这些事情,可以给他一些借鉴和建议。”

想学习法律或新闻专业帮助和自己一样的残障孩子

北青—北京头条记者:看你说意向专业是法律、汉语言文学或者新媒体方面,为什么对这些专业感兴趣?

唐敏:我的首选专业是法律,和我的家庭还有生活环境有关。我的父母来自偏远的农村,法律意识很淡薄,遇事也不会为自己维权。作为他们的孩子,我觉得自己相比上一辈至少要有所成长。第二个原因是我觉得法律对我这样的残障孩子来说很有用处,希望能通过从事法律相关行业来帮助像我一样的孩子。

至于文学专业,一是因为我平常很喜欢写东西,二是因为我很喜欢看书。我高一高二的时候一直说,大学对我最大的诱惑就是图书馆。而选新闻专业也是希望能为残疾人做些贡献。自从我烧伤之后,父母反复教导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学成之后为像自己一样的人服务。一直接受这样的熏陶,我很能踏踏实实为残障人士做些事。

希望大学独立生活  为同样残疾的弟弟探探路

北青—北京头条记者:开学之后家人会去学校陪读吗?

唐敏:这方面父母确实有很多担忧,因为我从来没有尝试过自己独立生活。相比于高中,大学活动范围大很多,会是个比较大的挑战。但我觉得困难就是要拿来解决的嘛,所以很想尝试一下。像我当时休学7年后开始找初中,很多学校都婉拒了我。我觉得自己那时候还是挺勇敢的,竟然这样了还想去读书,因为很多学校看到我的第一反应都是,“这孩子会写字吗?”但现在的我就是个很好的证明——我高中都毕业了。所以虽然看起来独立生活会遇到很多困难,但自己也想去迎接那些挑战。

北青—北京头条记者:对大学生活有什么样的向往?

唐敏:像刚才说的,图书馆对我来说是最大的诱惑。其次,我也希望可以在大学开拓视野。因为行动上的不便,我很难去很多地方。大学活动范围很大,人很多,这就有助于我去了解更多的事情,更好地融入这个社会,让我找到自己的归属感。我怕自己像个消失的人一样没有被社会认可,那样是很可怕的。

还有就是我弟弟也是残疾孩子,他的路也会充满坎坷,如果我先替他探索了这些事情,我就能知道上高中好不好,上大学好不好、能得到什么,可以给他一些借鉴和建议,所以大学对我来说是条比较好的路。

【版权声明】本作品的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归【北青Qnews】所有,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享有本文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实习生 彭家琪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月朦
编辑/王朝
校对/李鑫

相关阅读
中国科研团队获全球仿生奥运会上肢假肢组别冠军 对话研发团队成员:希望能帮助更多残疾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1-07
Qnews|为照顾脑瘫弟弟 哥哥放弃“机械梦”做慈善 照顾60多名残疾人13年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20
关爱与自强双向奔赴,共创残疾人美好生活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12
我国各省份均出台残疾人辅具补贴政策
新华社 2024-02-16
帮残疾人找工作的残疾人王振明:你相信我,他能行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3-12-06
甘肃鼓励残疾人自强自立:累计带动万余名低收入残疾人增收
中国新闻网 2023-08-12
单眼盲人:不算残疾人,也无法成为普通人
中国青年报 2023-06-14
残疾人就业法律法规体系已形成
法治日报 2023-05-3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