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汤智能产业研究院院长田丰做客《今日影评》节目,以专业视角解读两会中的科技热词及其对电影的作用,并就科技与电影之间的发展关系与广大观众朋友展开深度探讨。《流浪地球》导演郭帆也透过《今日影评》独家专访分享着创作中的科技感悟。
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中,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脑科学与类脑研究等“烧脑”词汇成为被关注的重点。田丰表示,芯片已经成为更重要的产业可持续发展红利。“疫情期间,很多电影其实是由分散在全国甚至全球的不同电影团队来在‘云’端进行虚拟场景的构建、拍摄,‘云’的背后实际上是芯片。”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国电影人也从两会中读取到了科技相关的关键信息。在接受《今日影评》采访时,导演郭帆表示,《流浪地球》的特效团队非常努力和拼搏,临近影片制作结束之时,国内团队跟海外团队的差距已变得越来越小。“我们在之后的创作中可能会偏向于未来人工智能的一些应用,偏向写实一点,因为在当下,人工智能已经在很多领域使用。”田丰介绍道,未来五年,电影工作者承担着向百姓和各个产业从业者去做科普的国家使命,即用文艺作品去解读科技与生活之间的关系。
以去年国庆档电影为例,田丰对《今日影评》指出,《我和我的家乡》中黄渤饰演的角色就用无人机解决了物流“最后一公里”难题,为了与山对面的情人约会还用上了直播,而《一点就到家》则正描绘着当下如火如荼的数字经济。“电影就是由于科技进步而催生出来的艺术形式,同时电影又在反过来记录人类生活的变迁,尤其是由科技带来的变迁。”
实时抠像、实时渲染,800人团队两年半的努力,换来春节档电影《刺杀小说家》中震撼的视觉效果。以《赤狐书生》中哈妮克孜“引诱”陈立农的拍摄技法为例,田丰表示,这样的虚拟置换手法已然为中国电影所掌握。而谈及春节档影片《唐人街探案3》与《新神榜:哪吒重生》,其中出现的同传设备及“钢铁龙筋”在他看来更是电影对于未来科技机会的预示。“电影天然是反映科技的前沿阵地,所以相信在未来五年的电影之中,我们会看到越来越多的国家战略新兴技术、战略新兴产业成为故事,对于广大的电影工作者和电影的影迷们来说,很多好的剧本已经在路上了。”
据悉,电影文化评论类日播栏目《今日影评》每周一至周五晚22:00档于CCTV-6电影频道播出。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肖扬
编辑/贺梦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