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值守减量化、收集自动记录标注化、运输智能调度统一化、处理数据服务决策化……海淀区作为北京科技高地,充分利用“科技赋能+城市大脑”双轮驱动,推出具有海淀特点的垃圾分类平台,打造全流程智能化管理模式,让垃圾分类管理更加精细化。
北青-北京头条记者了解到,在投放环节,东升镇、西三旗街道率先打造了无人值守管理模式,对未破袋、不文明投放垃圾的行为进行抓拍并记录。所取得的证据形成证据库,由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上门劝导,或者推送给执法部门,将柔性劝导与执法震慑结合起来。
在收集环节,海淀区探索厨余垃圾“桶车对接”模式。一方面,为每个垃圾桶赋予“身份证”——RFID识别卡,记录桶内垃圾的来源。另一方面,在垃圾收运车上加装车载称重设备和读卡设备,垃圾装车时,其重量会自动记录。今年11月,海淀区全面启动29个街镇2123个小区(村)厨余垃圾桶身份识别卡安装工作,同时124辆厨余车辆也已全部安装身份识别与GPS定位设备。
在运输环节,海淀区与滴滴公司合作,打造整体智能调度的垃圾运输智能调度体系。“我们改变了传统的‘车找垃圾’的模式,变成‘垃圾通知车’。具体做法为:为垃圾桶安装溢满报警器,将报警数据上传智能调度平台,平台根据垃圾桶报警位置,通知附近垃圾收运车辆,并形成车辆轨迹,及时收运溢满垃圾桶。”海淀区城市管理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此外,工作人员还可以通过小程序上报小区信息、推桶数量,进行预约式收运垃圾。智能调度平台通过各小区的上报数据,按照收运总时长、总重量、工作时长、经济性情况,进行算法自动推荐收运路线,保证收运效率。
海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垃圾分类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等多个环节,通过“科技+管理”的方式,有助于推动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再提升,提高垃圾分类成效。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斌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袁艺
编辑/高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