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本月,英国乐队“谁人”(The Who)的新专辑《Who》将发行,与上张录音室专辑《Endless Wire》相隔13年,是乐队过去37年来的第二张录音室作品。
“谁人”乐队新专辑《Who》的CD、黑胶、磁带
作为“英伦入侵Big Four”(另外三支是披头士、滚石、奇想乐队)的一员,恐龙般的存在,他们还有新专辑可发这件事本身就令人惊叹。
谁人的成员还剩硕果仅存的两位:吉他手(也是词曲作者)Pete Townshend和主唱Roger Daltrey。他们常常巡演,现场超强,擅长驾驭数十人的大编制,但新作稀少——Townshend和Daltrey长期关系紧张,在创作理念上早已南辕北辙。
今年74岁的Townshend不仅活跃在音乐场景中,也紧跟这个跳跃着前进的新世界。气候危机、青少年偶像,各种话题手到擒来。比他年长一岁的Daltrey住在没有网络的乡间,捣鼓低调的个人专辑。
Townshend说过:“我们早就不是一支乐队了,虽然这么说会伤了很多人的心。即使当我们还是一支乐队时,我也经常坐那儿想:真是浪费时间。”
2006年,Pete Townshend(左)和Roger Daltrey
1978年,鼓手Keith Moon去世,乐队开始朝着演出巨人而非创造巨人的方向发展。2002年,贝斯手John Entwistle死于拉斯维加斯一个酒店房间,“告别巡演”更加成为乐队最主要的活动。
近年,谁人的现场怀旧氛围浓厚。巨幅屏幕上活动着已故队友们的身影,疯狂的Keith Moon和孤独的Entwistle比舞台上所有人都身形庞大。
但Townshend不为往事所动。他告诉《滚石》杂志:“感谢上天他们已经走了。”
为啥?“因为和他们一起演出太……累了。他们从不为创造一个作为整体的乐队而努力。是我身为一个节奏吉他手的高效,以及我的音乐理念,才把乐队拉拢在一起。”
相比经常在演出中掉链子的Moon,以及“把贝司弹得像弥赛亚风琴”的Entwistle,Townshend真心怀念与他合作超过40年的吉他技师Alan Rogan。“他在医院里反抗了那么久,终于死掉的时候我只有一种感觉——(此处删去三个字)。”
1968年,谁人乐队
1973年,谁人乐队
Roger Daltrey和Pete Townshend相识60载。像很多婚龄如此久远的老夫妇一样,他们互相有爱,有恨,又不得不互相忍让,方能勉强同台。
感谢技术的进步,今年早些时候当他们录制新专辑时,Daltrey和Townshend从未出现在同一个房间。老样子,由Townshend写歌,录小样,然后发送给Daltrey。他们通过各自的制作人交流想法,巧的是两位制作人的名字都叫David。
他们上台演出没有眼神交流,一旦靠得过近就会迅速弹开。跟前男/女友不慎出现在同一个场合过的人一定熟悉这种尴尬的感觉。
但不约而同地,二人都宣称对这张新专辑满意。这是Daltrey的原话:“《Who》将是谁人继《Quadrophenia》之后最好的作品。”
同时,他们又上路了,这次的搭档是一支48人管弦乐队。
谁人乐队这张身披米字旗的照片造就了他们的标志性形象
以下是一份今年11月《滚石》杂志采访Townshed和Daltrey的精华。文章很长,内容丰富。所谓“精华”,其实是二人互相吐槽的精华。
Townshend对Daltrey的舞台表现评价:有时候他就是控制不住地要瞟我。真让人恼火,好像我的存在都叫人窝火。
Townshend对Daltrey演唱技巧的评价:他变成了一个演员。是那种五、六十岁的方法派演员,你跟他说“喂,剧本在这里”的时候,他会回你“哦,呃……”。导演受不了了:“上帝啊,快把台词念出来。”
Daltrey对于自己在乐队创作权重的看法:我应该(说明我的贡献),但没必要对此多说什么了。这都是废话。如果(Townshend)那么需要钱的话……
Daltrey对Townshend向场馆保安发火的评价:通常,我是Pete发火的对象。
对二人之间关系的解读:因为不明原因,Roger Daltrey搬离了丽思卡尔顿酒店,入住100码开外的另一家五星级酒店。
文/澎湃新闻记者 钱恋水 图片来自乐队官网
来源/澎湃新闻
编辑/乔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