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发现早白垩世哺乳动物化石 揭示中耳演化新模式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19-11-28 19:39
11月27日,世界顶尖科技期刊《自然》在线发表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王海冰、王元青,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孟津的研究成果:通过报道发现于辽宁凌源的早白垩世多瘤齿兽类新属种——盖氏热河俊兽,提出了一种新的哺乳动物中耳演化模式。
该哺乳动物化石发现于辽宁凌源敞子沟下白垩统九佛堂组,与一件北票鲟化石保存在同一个岩板上。经过长时间室内精心修理、数据处理和对比研究,研究团队确定该化石代表了多瘤齿兽类始俊兽科的新物种,将其命名为盖氏热河俊兽,属名取自热河生物群。
在脊椎动物演化历史中,哺乳动物中耳演化通常被认为是生物重演律的经典案例——经历了从下颌中耳、过渡型中耳到典型哺乳动物中耳的三个演化阶段。这使得相关研究成为早期哺乳动物演化研究的热点之一,但不同中耳演化阶段在各哺乳动物支系中发生的时间和机制一直是研究的难点。
图为盖氏热河俊兽正型标本和生态复原图 中科院古脊椎所供图
盖氏热河俊兽的正型标本中保存了完整的中耳结构,为研究早期哺乳动物耳区演化提供了直接证据。这项研究揭示了多瘤齿兽类中耳各个骨块的完整形态及相互间的接触关系,对探讨哺乳动物的齿骨后骨从下颌中耳到典型哺乳动物中耳这一演化事件补充了极具分量的拼图。
在论文中,科研人员提出异兽类也存在一个过渡型中耳的演化阶段,但此阶段在异兽类中持续的时间很可能比其他所有哺乳动物类群短,其演化机制很可能是因为异兽类独特的齿骨-鳞骨颌关节及其取食方式对中耳脱离下颌提供了比其他类群更为显著的选择压力,因此加速了中耳的演化,致使异兽在至少1.6亿年前(早于其他所有哺乳动物类群)就演化出典型哺乳动物中耳。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雷嘉
编辑/张鹏
相关阅读
门头沟足迹动物群!京郊发现华北板块最早的四足动物化石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7-26
超500件珍贵化石亮相,恐龙大型特展在京展出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7-14
武夷山国家公园(江西片区)发现哺乳动物新物种黄岗鼩鼹
科技日报 2024-01-09
武夷山国家公园江西片区发现哺乳动物新物种——黄岗鼩鼹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12-17
科学研究揭示大象下颌与长鼻的演化过程
央视新闻 2023-11-29
科学研究揭示大象下颌与长鼻的演化过程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11-29
我国科学家发现1.2亿年前“梦幻小兽”,填补中耳演化研究空白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11-24
这项“梦幻”化石研究关联人类听力 1.2亿年前中耳结构演化获揭秘
中国新闻网 2023-11-2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