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集分手的分手,失业的失业,抑郁的抑郁,刘静还生病了,童文洁也职场不顺。有网友说:《小欢喜》应该改名叫“老悲伤”才对!也有人评价称:今年最欺骗性的两个剧名,就是《都挺好》和《小欢喜》了。
继《小别离》之后,观众终于等来了姊妹篇《小欢喜》的开播,《小别离》描写的是孩子初中升高中的故事,讨论的是关于“要不要去留学”“怎样去中考”这样的话题,而《小欢喜》聚焦的是中国这些年来最重要的一个话题——高考,以高考为切入点,描绘出一幅“中国式家庭教育图谱”,将教育问题、代际沟通问题、婚姻和职场问题一股脑地呈现出来。
没有谁比中国人对高考的感情更复杂了,一边咒骂着应试教育体制,一边努力做高考制度的最配合顺从者。对此问题的关注,使得《小欢喜》口碑和收视率双双高飞,豆瓣评分高达8.2。
记忆中,你的高三是什么样子呢?多数平凡人的回忆都应该是做不完的卷子,没尽头的考试,吃不下的补品,咆哮焦虑的父母和疲惫的自己。因此,《小欢喜》这部剧的剧情“过度真实”,引发了观众的强烈共鸣。
这句“不要叫我妈”,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中国孩子大概都听自己的亲妈说过吧?
“你高几了?你高三了,不是高一高二了!”“学习学习不灵,打架打架门儿清”及“他不是我儿子,他是我祖宗”等接地气的台词,不断唤醒观众关于“那些年”父母亲经典话语的回忆。网友更纷纷大呼:“不能让我妈看到这部剧!”“这些台词果真是一如既往地让人头皮发麻。”

《小欢喜》讲述了三个家庭备战高考的笑泪故事,在“一考定终身”的想法之下,三个不同的家庭、三种不同的教育方式,面对一系列接踵而至的问题。其中有虎妈猫爸型的方家、离异高压型的乔家、都市留守型的季家,三家人背景不同、性格各异,面对生活抛过来的问题,他们的“解题思路”好哭又好笑,但鸡飞狗跳、电闪雷鸣过后,一切最终春风化雨。

总编剧黄磊曾提到,《小欢喜》想要表达的是父母和孩子都要学会成长,并且最终能够实现双向代际观念差异的和解,营造和谐的家庭关系。剧中除了对“学区房”“陪读”等话题展开讨论,也出现了对诸如要不要怀二胎、工作与家庭如何兼顾等真实生活痛点问题的审视,不断引发观众反思现实生活中的自己。
家庭教育是一场模仿游戏,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要先成为什么样的人。《小欢喜》更多的是探讨父母应如何直面自己的成长,因此剧名的含义,其实扣住的是“考上还是考不上,小小欢喜才是好”的主题,旨在于为亲子间这种种充满焦虑、伤心的冲突,提供一个和解的出口。
来源/新东方网
编辑/崔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