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夜读|给人生做减法
帆书樊登讲书 2024-06-11 22:00

如果用一本书代表中国文化,应该选择哪本?

有人说:不是《论语》,也不是《道德经》,而是《易经》。

《易经》真正的大用,并非命理,而是一本人生的先机指南,越早读越受益。

听过一个很有意思的“二八法则”:

置办的生活用品,有80%长时间不用,经常使用的物品占20%;

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有80%的功能几乎没用过,经常使用的占20%;

一个人的一生中,80%的时间在忙忙碌碌不断奔波,可能来不及享受最好的20%…

长大过程中,总有人告诉我们,要拼命努力,多得到一些,这样才不会被淘汰,能够一直保持快乐。

可结果真的快乐吗?得到可以和快乐划等号吗?

《易经》中有一句话:简则易从,易则功成。

事情越简单,越容易遵从;越容易遵从,就越容易成功。

一个人越简单,减去越多人生中不必要的东西,他愈轻盈,崛起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给人生做减法,是聪明的人在前进道路上都会懂得的道理。

给欲望做减法

中国古代经典著作《易经》中的《序卦传》提到:“需者,饮食之道也。”

人类最原始的欲望,是对食物的追求。

《逍遥游》也有言:“鹪鹩巢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鹪鹩在森林里筑巢,林子再大,也不过只能占其中一根树枝;偃鼠到黄河里饮水,黄河再大,也只不过灌满自己的肚子。

一个人活着需要的东西很少,有口吃的、有个房子住着、有衣服穿,其余的东西,都是我们对更高生活品质的追求。

奔波劳累不是必须的,看淡名利,不被欲望裹挟,能活得更加幸福和长久。

汉朝刘邦成为皇帝,有两位杰出的谋士:韩信和张良。

韩信在战场上智勇双全,被誉为“战神”、“兵仙”,汉朝稳固后不甘心卸下兵权,贪恋权位,最终走上不归路,结局悲惨。

而同时期的张良,早早功成身退,晚年云游四方,过上了逍游自在的生活。

同样的名臣,不同的选择,不同的结局,原因就在于能否放下欲望。

《易经》中的《需卦》第五爻的爻辞说:“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

追求欲望,应该合理安排自己的需求,避免盲目和冲动。

懂得满足的人才是真正的富有,精神层面的富有远甚于满足欲望。

3次问鼎中国首富的宗庆后,曾被人称为“布鞋首富”,因为他始终穿着布鞋奔走一线。

2024年2月25日,他与世长辞后,市民们自发冒雨追悼。

这么多人怀念宗庆后是因为他首富的地位吗?不是,是因为宗庆后的个人魅力和精神。

宗庆后是穷小子逆袭的典范,成为大老板后依旧不奢靡,一件皮夹克穿几年,手上的石英表价格几百块,出行坐高铁,不要豪车保镖随行。

在他看来,摆脱金钱的枷锁,反而可以活得自在。

欲望太重,根源上是内心力量不足,所以需要外在的东西来弥补。

一再购买昂贵的东西,用外物满足内心,会造成内心力量的急剧流失。

物质的丰富并不能带来精神的满足,真正的幸福往往来自于内心的宁静和满足。

向内求,生生不息;向外求,迷失自我。

中心定,则外物清。

给情绪做减法

《易经》有言:喜怒哀也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情绪在未发之时,内心保持平静,这是“中”;情绪发而不过度,能够自我调节,这是“和”。

这种“中和”的情绪状态有助于我们保持内心的平静和稳定,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心理学博士“尼尔森”提过一个“受困情绪”的概念。

负面情绪并不会随着时间流逝而消失,如果不排解出去,就会被困在身体里,长期积累给身体沉重的打击。

情绪是反馈机制,它告诉我们哪些方面需要调整,哪些行为需要改变。

生活中有些人,总是不愿意丢弃负面情绪,让负面情绪伤害自己,折磨自己。

但成年人,要学着给情绪做减法,给情绪做减法的方法有很多,负面正面都有。

有人在碰到情绪问题,会选择麻木自己,比如用工作麻木、暴饮暴食、疯狂刷短视频。

这些方法确实会在短期内让人开心,但是治标不治本,情绪只是被掩藏,下次碰到问题,只会让情绪埋得更深。

有人说:3公里专治各种不爽,5公里专治各种内伤,10公里跑完心里全是坦荡和善良。

跑步会分泌多巴胺,这种激素让你开心,随着跑动,汗水会带走所有的情绪毒素,跑完后从内而外情绪得到释放,身体得到舒展。

跑步是抒发过多负面情绪的好法子,身体和心灵的双倍快乐。

另一个减少负面情绪的法子是睡觉。

对于那些白天忙碌奔波、压力难以释放的人来说,晚上熬夜似乎成了他们寻找自由的唯一途径,结果越熬越累,第二天状态极差。

身体在经历了一天的劳累后,急需得到能量的补充。如果缺乏足够的休息,人们往往容易变得易怒且消极。

因此,保证良好的睡眠,就是在为身体注入新的活力。

最后一个能持续把人从生活状态和情绪中拉出来的是兴趣爱好。

快节奏的生活之外,有一件事情你愿意持续花时间去做好,它能让你获得成就感,汲取精神和情感的双重滋养。

意识到情绪被困在身体里,然后去给情绪做减法,保持情绪的“中和”稳定。

真正的力量不在于无坚不摧,也不在于无所不能,而是体现在如何妥善地管理自己的情绪,让积极、乐观的态度指引我们前行。

给信息做减法

《易经》中的《系辞下》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当事物发展到极点时,必须寻求变化,只有变化才能通达,而通达才能保持长久。

“变化”可以用在我们面临的“信息问题”中,“减法”就是“信息问题”的应变之法。

我们处于一个信息空前爆炸的时代,信息的获取变得很容易,数不清的信息,汲取不完的知识。

巨量信息中有个词叫“垃圾信息”,指的是虚假、无价值、误导性的信息,广泛来讲,它可以指一切对我们无用的信息。

曾听朋友说过小A的故事。

小A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他的岗位相对轻松容易,但令人奇怪的是,他天天都喊累,详细了解小A一天的安排,朋友才知道,他饱受垃圾信息的折磨。

早上九点到单位,打开电脑,弹窗弹出“某某艺人整容”,看完一个八卦,还有更吸引眼球的信息,一眨眼,一个小时过去了。

好不容易从网页信息中摆脱,听到同事们讨论下班后的聚餐活动,哪里的餐厅比较好,情不自禁加入火热的讨论中。

工作没一会儿,朋友发信息过来:“亲,上次我们看的直播间在促销打折。”

临近下班,小A意识到,今天做了这么多事,但工作还没完成,不得不留下来加班,看着同事们开开心心离去的背影,不由得身心俱疲。

信息量大,我们的脑容量、时间、精力都是有限的,所以需要通过筛选适当改变。

若接受过多信息而不进行筛选,垃圾信息的存在,会扰乱内心的秩序和打破头脑的思绪,白白累坏了身体却没得到成长。

筛选信息如同淘金,不能一概接收,只有去除杂质,才能发现真正的宝藏,不要让好运与你擦肩而过。

生活不需要百科全书,只需要一把解开日常之谜的钥匙。

我大一时想转专业,在知乎上一搜,各个专业都有人说不好。

搜任何一个专业,总有人说自己在专业上踩的坑,相比于关注专业的缺点,更应该专注自己要做什么,想做什么,能否忍受它的不完美。

能指引前行是我们的需要,一切干扰前行都是无用信息,就当过耳风和垃圾,让它过去不占据脑容量。

信息很多,越是在信息繁杂的处境,我们越要保持思路清晰,知道自己要什么,去往什么方向,哪些内容可能会指导你,哪些信息只是生活的调味剂。

重要与否、轻重缓急的信息,都需要我们去辨别,为自己所用,忠于自己,舍弃无用信息,专心致志,最宝贵的时间和精力都投给最珍贵的未来。

写在最后

《易经》有言:“大道至简。”

真正的道理或方法往往是最简单最直接的。

人生旅途中,欲望、情绪、信息都会随着年岁增长变得复杂和膨胀,这些繁杂让我们迷失方向。

学会把他们从我们的生活中减去,才能找到真正的幸福和满足。

给人生做减法,减去一切不必要,回归简单。

作者 | 凉夏

来源:帆书樊登讲书

相关阅读
夜读|不要让内耗拖垮你的人生
心灵鸡汤之励志正能量 2024-05-28
夜读|人生,是一场慢跑
有书 2024-05-12
夜读|打破藩篱,去拥抱更松弛的人生
帆书樊登讲书 2024-03-21
夜读|内核越稳,人生越顺
有书 2024-02-21
夜读|新的一年,给生活来场大扫除
帆书樊登讲书 2024-02-1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