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北青快评|“网红”城市助推消费市场升级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07 16:06

新年伊始,消费市场很“火”。一是假日经济大数据较之2019年同期相比实现正增长。元旦假期3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1.35亿人次,同比增长155.3%,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9.4%;实现国内旅游收入797.3亿元,同比增长200.7%,较2019年同期增长5.6%。这意味着,经过2023年假日经济的持续催化,假日经济修补了“疫情疤痕”,凸显基础性的民生消费恢复了信心,注入了可持续动能。二是哈尔滨冰雪游不仅延续了2023年网红城市的叙事,而且书写了新的消费传奇。

元旦期间,哈尔滨全市游客量超过3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9.14亿元,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总收入全面赶超2019年,达到历史峰值。另据携程报告显示,以哈尔滨为目的地的元旦假期订单量同比增长631%。令人惊奇的是,哈尔滨元旦假期的旅游收入竟是海南的两倍多。

一向为国人冬季“避寒圣地”的海南,竟然败给了冰雪满地的哈尔滨。被戏称为“南方小土豆”们的游客们认为哈尔滨“太暖了”:政府让游客宾至如归,监管充满人性化,哈尔滨市场也热情待客。哈尔滨自上而下的“暖意”通过自媒体传播形成了强大的口碑效应,让各地游客涌向哈尔滨。值得一提的是,哈尔滨成为新网红城市,既是城市治理内功的折射,也是监管与服务质量的助力,当然也有大众“网红”文化的推动。

前有淄博靠烧烤而成网红城市,现有哈尔滨靠冰雪爆红。可预料的是,今后还会有更多城市书写“网红”叙事,成就“爆红”传奇。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去年淄博的烧烤,还是当下的哈尔滨冰雪,一个城市的“走红”,会“带红”更多具有市场卖点的城市。譬如,哈尔滨因冰雪成“网红”城市,长春、沈阳等东北城市也跟着沾光,提升了这些城市的冰雪市场流量。一个“网红”城市让周边城市或具有同样市场禀赋的城市“红”起来、“火”起来,才是“网红”城市的内涵所在。

中国不同的地域文化,让各城各市拥有不同的城市气质。因此,每个中国城市都能成为“网红”城市。从淄博和哈尔滨的经验看,“网红”不仅提升了城市知名度和消费市场流量,而且两个城市在名利双收的同时,更提升了两个城市的城市治理水平和文明程度,这种从外及里的质变才是最重要的。这种“星火燎原”的“网红”之力,将使中国城市发生由内到外、由表及里、由量到质、由官及民的深刻变化。“网红”看似不乏“秀”的成分和“利”的浮名,但从淄博等城市的表现看,“网红”过后市场流量或不复当红之势,无论城市美誉度还是市场消费力都有了大幅提升。

故而,哪怕“网红”只是一阵风,人们也希望有更多“网红”城市出现。“网红”风激活的不仅仅是14亿国人的消费能力,也激活更多“网红”城市的消费活力,更汇聚成中国消费市场澎湃的消费动能,补上内需市场不足的短板,为2024年宏观经济的稳中有进发挥更强的“第一引擎”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网红”城市“红”起来和“火”起来,除了城市独具的网红气质和市场优势,更多的是多方推动加力所致,譬如民意推动、自媒体加持当然也包括城市引导和官方舆论宣传。民众、市场、政府、自媒体和官方舆论能够让一个个城市“红”起来,共同点是对中国大市场充满乐观预期并对中国各省市充满信心。

这尤为不易,2023年是疫后相当艰难的一年,从宏观经济、中观市场到微观民生,都面临着复杂严峻的挑战,提振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都需要动力支持。消费作为最主要的经济引擎,不仅面临着供给侧萎缩带来的就业压力和收入降低,还存在着内需市场动力不足的挑战。

这个时候,来自基层的民生消费发挥了关键作用。无论是假日文旅市场的恢复,还是暑期消费的火旺,抑或影视市场的捧场,国人都涌现出极大的消费热情。市场艰难也要积极消费,更要快乐消费。“网红”城市恰恰折射国人积极消费和快乐消费的精神。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指出,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激发消费潜能、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作为2024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从淄博到哈尔滨,“网红”城市在提升消费者潜能、优化城市消费环境和培育新型消费方面作出了表率。更重要的是,“网红”城市的优势在于,不仅激发出城市内在的消费产能,也汇聚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消费(者)活力,形成了城市内功和开放功能的完美结合。2024年,中国需要更多的“网红”城市书写更多的消费升级传奇。

文/宇文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相关阅读
“上新”不断 “火力”不减 “网红”城市“五一”文旅市场观察
新华社 2024-05-06
【实探】“提前半个多月备货”,哈尔滨“五一”火力不减!网红城市如何长红?
证券时报·e公司 2024-05-05
新晋网红城市接住“泼天富贵”,“历史网红城市”也在变招
澎湃新闻 2024-04-22
北青快评 | “网红城市”更需把握当下谋划未来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17
从“冰雪”到“繁花”,“网红”城市的秘密武器
中国青年报 2024-01-1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