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少些“你死我活”,多些“你侬我侬”,有的车企想清楚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05 18:39 阅读量:38348

2023年见证了中国汽车行业的激烈搏杀。从价格战到舆论战,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车企使出浑身解数,只为打倒对手,或者不被对手打倒。战意之坚定、手段之决绝,以至于一向敢说的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公开发问:“高质量发展就是死一个是一个?

但谁又能想到,魏建军这次给中国汽车提个醒之后才过了一周,汽车行业就有了新的画风——一连串的合作来了。

1122日,长安与蔚来宣布,双方已就换电业务达成合作协议,将在统一电池包、共同建立换电体系、共建电池资产管理机制、合作研发换电车型产品等四个领域展开合作。

只过了一个周末,1125日,华为宣布将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业务拆分单飞,将其注入一家新的合资公司。除了华为以外,首批入股的车企是长安。

1129日,吉利和蔚来又传出喜事,双方将在换电领域展开合作,范围不仅限于私家车,还将延伸到运营车领域。

紧接着,1130日,你追我赶了一个世纪的奔驰与宝马竟也走到了一起,成立一家合资公司专事在华运营超级充电站业务。

这一周多的时间里,发生了什么,让中国汽车市场这你死我活的氛围里多了些你侬我侬

换电推广手册

这事得从长安说起。

长安汽车不止是这一轮牵手潮带头的一家,还是跨界的一家。

1122日长安与蔚来的签约,开启了传统车企与新势力车企在换电领域的合作新篇。此前长安汽车在换电领域只是略有涉猎。2021年,长安新能源向市场投放了一批换电出租车,并启动了配套的换电站。

但这次长安与蔚来的换电合作的范畴要宏大得多。两家以往并不通气的企业,要在动力电池这一核心领域实现互通互换,仅仅是共建一批换电站是远远不够的。

实际上,长安与蔚来的合作内容,几乎就是一份换电推广指南:首先,双方要统一电池包,确保电池可以通用;接下来,要建立共同的换电站网络,为双方品牌的车型服务;此外,在后台还要建了一个共同的电池资产管理机制,把动力电池这样的重资产管好用好;最后,还要在换电车型的研发上做好沟通合作,确保双方品牌的车辆能够顺畅使用合作的换电站。

从产品到技术,从服务到运营,照着这份指南复制下去,打造一个巨大的跨品牌的换电服务网络不是梦

这样一项宏大的工程,换电出租车这块小蛋糕显然是不够分的。实际上,长安汽车是希望将换电纳入全品牌电动汽车的补能解决方案中,高端的阿维塔、主力的深蓝、以及新晋的启源三大品牌都不排除加入换电的行列。

这意味着,双方的合作将是极为深入和长远的,甚至不仅限于换电领域。长安汽车董事长、党委书记朱华荣便透露,双方的合作前景极为开放:“未来,长安汽车将不仅仅在换电领域与蔚来合作,也将在其他平台性、基础性生态领域,从能源、充换电、整车、生态等方面,持续加强和蔚来的合作。

灵魂守护指南

在不远的自动驾驶的未来,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无疑就是车辆的大脑。灵魂要掌握在自己手中,一位行业巨擎早已把这个道理讲透。但是,如何把吸纳行业领先的技术和把握灵魂这两大任务一起搞定,是一道难题。

这个问题上,又是长安冒了个尖儿。

华为将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业务剥离单飞,或者如业内流行的说法,将车BU拆分独立,更像是递给整车企业的橄榄枝。

长安第一个接了过来。

将智能驾驶业务整体注入新公司,并积极寻求与整车企业合资合作,相当于之前华为HI模式(HUAWEI INSIDE)的升级版。虽然HI模式一时风光,但如今风头更盛的是含华量更高的智选车模式,真正守着HI模式的品牌其实只剩下长安、华为与宁德时代合作打造的阿维塔。

HI模式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当然好用,但这样一位既优秀又强势的供应商也让整车企业心生不安,所以华为将其剥离开来,并甘愿将其注入一家合资公司,只为筑巢引凤,广交朋友。

实际上,这种方式更像是长安汽车在阿维塔品牌身上尝试的运营方式——由整车企业长安、ICT企业华为与动力电池企业宁德时代一起打造。

作为华为牵头组建的合资公司的第一个整车企业股东,长安不仅将阿维塔品牌纳入合作范围,深蓝与启源也会加入。

作为大脑灵魂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则把握在华为、长安等合作伙伴共同的合资公司手中。作为持股不超过40%的创始股东,长安汽车在合资公司中有较高的地位,而且随着这一模式吸收进更多的整车企业参与,长安汽车的地位也会更加牢固。

这道既要吸纳行业精髓、又要把握灵魂的难题,又有了新的解答。

是没有出路的

能量灵魂,对于要进入一个新领域的企业而言,合作总比内卷强。因为是向内的,终归没有出路。

其实,凭借更厚的家底、更强大的生产制造能力和更成熟的产业链管理,长安这样的大型企业能在消耗战中坚持更久。但是,以赔本的价格把再多车卖给消费者,也换不来自身的长远健康发展。死一个是一个更不是任何一个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的理性选择。

随着2023年进入尾声,车市的竞争氛围又开始紧张起来。整车市场的竞争趋向白热化,生存空间愈发狭窄,以智能驾驶为核心的软件领域和以补能为代表的服务领域正在成为车企接下来开源增效的新机遇。

在过去一周官宣的一系列合作,让人们看到了你死我活之外的另一种可能。除了多方积极参与的长安汽车,吉利也选择与蔚来合作发展换电业务;奔驰与宝马这对你追我赶了100多年的老对手,在中国市场的特殊环境中也选择以合作的方式来应对新的挑战。

你死我活不是高质量发展,2023年的市场现实已经证明了这种做法的最好结果,不过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在新的市场机遇面前,在进入新的领域之前,多些合作,少些内卷,或许是对2024年的一种更好的寄托。

/杨铮

编辑/杨铮

相关阅读
北上京津冀背后 宁德时代“渗透”造车产业链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20
“油耗2时代”成色几何?比亚迪秦L DM-i开启万人交车千媒众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07
与2500亿的年利润相比 准备少挣点儿的丰田将是更有力的对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09
“放着我来!”——长城开启“双销”模式 意在重塑品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26
北京车展|当大G放下“三把锁” 奔驰也解锁了更广阔的天地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2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