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专家透露我国待修复古籍达1000多万册,专业修复人员仅一千余人
武汉晚报 2023-04-13 12:07

4月12日,“湖北省历史文献修复项目”修复技艺培训班在湖北省图书馆开班。这是全国首次尝试项目制的古籍修复技艺培训班,20名来自全省地方图书馆的修复人员将在接下来的一周完成15种古籍修复技艺的学习,培训结束后他们将按项目约定完成申报的古籍修复。

修复过程几乎在屏息操作

千百年来,古籍修复这一技艺通过“师徒相承,口手相授”的方式传承和发展,为古籍的保存、利用和文化的传播默默护航。

4月12日上午,记者来到省图古籍修复室,看到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湖北传习所导师张平,正在演示古籍装订技艺,培训班学员围在他身旁仔细看、悉心听。

张平是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原国家图书馆修复组组长,曾参加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永乐大典》、西夏文献和“样式雷”图档等国宝级重要文献修复方案的制定与修复工作,合作撰写《古籍修复案例述评》等著作。

“不遇良工,宁存故物?”张平说,历经千百年,古籍常出现漫漶、撕裂、虫蛀、鼠啮、酸化、老化等各种损坏。古籍修复师的使命,就是通过自己的双手,化腐朽为神奇,重开历史大门。因而他们必须秉持高度的责任心,严格训练技艺,下功夫熟练掌握修补、托裱、揭裱、去污等多方面通用修复技法。

一旁的学员按张平的指导,用皮纸搓成纸捻,将纸捻穿过古籍书背上打好的小孔,再剪掉纸捻头,刷上浆糊,压平。一名年轻学员说,穿好纸捻后,还要穿线,这样古籍就会非常牢固不会散页了。

现场有多名学员在修补来自麻城的一份地契,这份地契记录了水田买卖,包括买主、卖主、水田面积、成交价格等,地契泛黄,有许多虫蛀小洞。学员们用材质相近的纸,每次剪下一小块,小心翼翼地贴到洞口,贴前把地契背面朝上,在洞口擦拭特制胶水,整个过程几乎在屏息操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记者在省图古籍修复室看到,除了浆笔、棕刷、镊子、锥子、竹起子、美工刀、马蹄刀、铅块、喷壶等传统修复工具外,修复室还有许多具有科技含量的修复“神器”,如高倍显微镜、纸浆补书机、纸张测试机等。正是在这些“神器”的帮助下,古籍修复工作正在变得更加准确、高效。

一本古籍修复有十几道环节

麻城市图书馆副馆长章利君是参加此次培训的学员,她申报的修复项目是包括地契在内的100多件麻城图书馆馆藏民间文献。章利君说,她以前只是从事过书籍方面的整理工作,这是首次参加系统的古籍修复培训,跟着张平老师学习过程中,感觉这是一个非常细心的工作,这些民间文献修复好后,会参加黄冈古籍保护展,定在毕昇纪念园举办。

省图古籍修复师盛兰说,中国手工纸有易于保存、经久不脆、不会褪色等特点,故有“纸寿千年”之誉,古籍修复对所用纸张要求严苛,修复时必须按照修复对象的材质特性来选配相应材料,并选用能体现艺术美感的材料进行修复装饰,方能达到满意的修复效果。省图用于古籍修复的备用纸,有麻类、皮类、竹类等类别,每种类别还分5个不同的厚度。

“一本古籍从检测、修复到归库,有十几道环节。修复古籍如医生给病人看病,首先要检查病情,对症施治。”根据古籍破损的具体情况,来开展相应的修复。如需补洞,先要取样从古籍上脱落的纸屑,将纸屑浸泡,形成纸浆,放到玻璃切片上,用电子显微镜检测这种纸的纤维特性,给出鉴定结果,修复师再才能选择相应的纸来修补。

现场不少学员表示,实操了古籍修复后,打破了他们以前觉得会很枯燥的认识,真正动起手来,会很投入,容易静心,一个环节做完,或一件古籍修复完,会很开心。

古籍修复也要高学历

为何要以“项目制”的方式开展古籍修复培训?省图书馆馆长、省古籍保护中心主任刘伟成说,各申报立项单位能根据历史文献修复项目开展需求,收获到相应的古籍修复技能。这样的培训模式能成为经验交流平台,培养一批历史文献修复技术人才。

省图书馆副馆长王涛介绍,此次湖北省历史文献修复项目决定资助重点项目2项、一般项目5项、基础维护项目8项。湖北省图书馆申报的“元延祐二年(1315)建阳后山报恩万寿堂刻毗卢藏经本《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修复项目”、谷城县图书馆申报的“明正德六年(1511)泥金写本《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修复项目”入选重点项目。入选重点项目的两册佛经均列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已历数百年时光仍笔力不失,具有极高历史文献价值,此次申报修复亦属首次。

培训导师张平告诉记者,湖北省图书馆在全国首次以“项目制”培训古籍修复人才,具有示范意义和推广价值。国家图书馆2007年开始培训古籍修复人员,至今已培养一批相关人才,但与全国待修复古籍数量相比,人数仍然不足。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待修复的破损古籍达1000多万册,而全国接受过培训的专业古籍修复人员仅有1000余名。以国家图书馆为例,国图古籍修复人员20余名,而待修复古籍有100多万册。

张平说,面对博大精深的中国古文献,古籍修复人才不仅要有技艺,还需要较高文化水平,需要前沿的修复理念,会操作高端的检测仪器。可喜的是目前全国几乎每个省都成立了古籍修复中心,不少高校也在培养高学历古籍修复人才,如中山大学、复旦大学、天津师范大学、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已经开始招收古籍修复专业硕士研究生,甚至有的已设立了古籍修复专业的博士点。

文/万建辉 王俪颖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修旧如旧” 为“记忆”而坚守的年轻人
中国青年报 2024-05-09
图记|“理工青年”与古籍修复的“化学反应”
新华社 2024-04-24
甘肃超20万叶珍贵古籍得到抢救性修复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06-13
修复15万余册古籍要百余年!古籍保护面临多重难题
半月谈微信公号 2023-06-04
修复完成!104册件珍贵古籍重获新生!走近古籍修复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5-1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