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下午,第十届北京十月文学月开幕式在北京城市图书馆智和厅举办。现场发布了“新大众文艺·北京创作计划”、第四届“王蒙青年作家支持计划·年度特选作家”名单。
北京十月文学月创办于2016年,到现在已走过十年,已经成为北京乃至全国的一张文化金名片,也已逐渐成为北京文学的盛典、全国文学家的雅集、广大文学爱好者的节日。今年的北京十月文学月以“文学映照时代生活 十月汇聚青春力量”为主题,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委网信办、北京市文联、北京市西城区委区政府主办。
六名作家获“新大众文艺”创作计划
开幕式现场,北京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赖洪波发布了“新大众文艺·北京创作计划”。
该计划旨在聚焦当下大众精神文化需求,破解部分文学创作与大众生活脱节、传播渠道单一等问题,通过系统化扶持与成果转化,让文学真正走进大众生活,提升大众对文学的参与度与获得感。优先选择“贴近大众生活、有时代共鸣、语言通俗生动”的作品及创作者。
“经评审,首阶段王柳云长篇小说《君迁》、小海诗集·摄影集《温榆河上的西西弗斯》、李禄璐报告文学《青年医生》、林遥长篇小说《大明边墙》、阿依努尔非虚构作品《单身母亲日记》、六个葫芦网络小说《时停起手》入选。”赖洪波表示,后续将依托北京出版集团“十月”品牌平台资源,搭建“创作-出版-传播-互动”闭环,精心培育作家与作品,推动文学与大众生活深度融合。
据了解,10月29日上午,本届十月文学月系列活动——北京文学论坛有一场分论坛以“新大众文艺的文学表达”为主题,邀请王计兵、范雨素、许言午、王柳云等作家,以亲历者的角度探讨如何在生活现场寻找文学表达,彰显平凡书写里的不凡力量,书写生动活泼的新时代故事。
王蒙勉励三位获选作家扎实创作
开幕式上,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邱华栋发布了第四届“王蒙青年作家支持计划·年度特选作家”名单,周宏翔、林为攀、顾拜妮三位青年作家获选。91岁高龄的王蒙走上台前,与邱华栋一起向这三位获选作家颁发证书。王蒙希望他们扎扎实实搞创作,要耐得住寂寞,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可以有一点儿作家神经质的生活,但是也还要健康,一日三餐,锻炼身体,这个就是能够坚持创作下去的本钱。”王蒙坦言道。
接下来,本届王蒙青年作家支持计划主题论坛将以“青年写作的伦理”为主题,邀请本届“支持计划”特选作家、全国各地青年作家代表、知名评论家进行分享,鼓励青年作家们创作体现时代精神的精品力作,推动北京文学事业的传承和发展。
阿来、麦家、刘亮程脱口文学演讲
值得一提的是,当天开幕式的演讲环节,阿来、麦家、刘亮程三位茅盾文学奖得主先后走上台,作了不打底稿的脱口文学演讲。阿来认为,“文学向未来,精神要审美,要使社会美好,要深刻地共建,深刻地反映社会的基本精神。我想这永远不会变。”麦家表示,“文学拥抱生活,首先要真实,要把生活中那些乱象、假象剥离掉,将本性本真的东西提炼出来,变成小说。”刘亮程以“大地上的文学”为题,他希望将自己的文字“安置在农历缓慢悠久的时间中,因为在那个时间中,一切事物都是慢的,虫子在慢慢地爬行。我们种的庄稼在半寸半寸地缓慢生长,还有我们陪伴的亲人在一天一年地永远都不会走向老年。”
阿来
刘亮程
开幕式后半段,著名播音艺术家瞿弦和与青年演员们通过诵读和演绎《没有纽扣的红衬衫》《平凡的世界》《北上》等根据“十月”文学作品改编的影视作品和原著中的金句,带领观众感受不同年代的青年力量。
著名播音艺术家瞿弦和与青年演员们诵读部分“十月”文学作品改编的影视作品和原著中的金句
另据了解,北京十月文学月开幕式后,接下来一段时间将陆续举办北京文学论坛、北京评论家论坛、“十月”汉学家沙龙、“名家讲经典”“编读面对面”“传承运河文脉”文化采风等线上线下大众文学活动,与读者在这金秋的北京,来一场文学初心双向奔赴的约会。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恩杰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李娜
编辑/贺梦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