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笙谈精品创作:不能只依靠资本和流量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10-28 18:20

2025年10月28日上午,中国广播电视精品创作大会开幕式暨主论坛现场座无虚席,著名导演孔笙以《从扎根到绽放》为题发表主旨演讲,结合《山海情》《琅琊榜》《北平无战事》等多部经典作品的创作经历,将剧本、导演、演员分别比喻为树根、树干和花叶,再次印证“精品创作,绝不能只依靠资本和流量,而是靠编剧、导演、演员和创作者之间的同频”这一最为珍贵的实践真知。

剧本是扎根土壤的根,决定作品气韵方向

“好的剧本如扎实的树根,深植于艺术与文化的土壤中,根扎得越深,树干才越挺拔。”他坦言,优秀剧本绝非单纯的故事载体,更需具备“情怀、文化与文学温度”。提及与刘和平、高满堂等编剧的合作,孔笙感慨《闯关东》《北平无战事》《温州一家人》等作品的成功,皆源于剧本中“对世界与生活的深刻感悟”。以《山海情》为例,剧本中反复出现的荒原日升日落,早已埋下情感伏笔——“是水花推板车的艰辛,是得福立誓的坚定,这些文字让影像自然跃出。”

导演是生发枝叶的干,统摄影像叙事形态

“导演的工作,是让剧本这棵树生发枝条、伸展形态,由演员的表演完成最后的绽放。”孔笙认为,导演的核心使命是将文字转化为可信的视觉叙事,而细节把控是关键。拍摄《山海情》时,为还原西海固风貌,剧组在黄河边的废弃村落铺设经严格考证的细土,虽让主创饱受沙尘之苦,却换来了影像的真实质感。《琅琊榜》筹备中,团队深耕南北朝史料,从建筑对称到宫廷礼仪,让每一帧画面都渗透古典美感。谈及《北平无战事》中那场经典的“只有两句台词”的会议戏,孔笙分享创作巧思:“让演员静坐聆听剧本诵读,瞬间读懂人物的猜忌与挣扎,这便是导演对文字的视觉转译。”

演员是汇聚阳光的花叶,赋予作品情感光彩

“演员用坚实的信念感塑造人物,成为作品最富光彩的一环。”孔笙通过两个细节故事,诠释演员对角色的深情投入。拍摄《生死线》时,廖凡为呈现欧阳山川九死一生的状态,主动熬了两天三夜未眠,推开门时眼泡浮肿、布满血丝的模样,完美复刻剧本中的人物状态。

《山海情》杀青日,孔笙特意邀请黄轩补拍开篇戏。当黄轩骑着自行车停在有水的水渠边,眼中的挂念与不舍溢于言表。“我说‘真的杀青了’,黄轩蹲在渠边流泪,那一刻是对角色与土地的情感释放。”孔笙强调,导演的职责就是“接住演员的信任,捕捉每一次情感投射”。

演讲尾声,孔笙抛出振聋发聩的观点:“精品创作绝不能只依靠资本和流量,而是靠创作者之间的同频与共鸣。”他指出,《大江大河》《山海情》等作品的长久价值,在于“记录历史、描摹人心”。他呼吁行业坚守初心,尊重创作规律与观众,更期待主管部门扶持兼具艺术品质与思想厚度的作品。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杨文杰
编辑/贺梦禹

相关阅读
2025中国广播电视精品创作大会火热开幕,影视行业持续向好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0-29
文化青创力|以AI重构影视创作 陈坤两次转型背后的北京创业赋能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9-20
用“创作的能力”赢得大流量(快人快语)
人民日报 2025-07-03
网剧“卷”出新高度 精品化创作研讨共探新路径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7-03
人民日报评宋佳获奖感言出圈:用“创作的能力”赢得大流量
人民日报 ​ 2025-07-03
晓年青剧团推免费表演工作坊 饶晓志邀法国导师进行戏剧在地化创作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4-11
专家研讨歌剧《山海情》 反复打磨铸造民族歌剧精品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10
《红船》等十部作品荣获第二届《中国作家》阳翰笙剧本奖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1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