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有家古生物界“顶流”博物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1-27 19:30

“你们见过翼龙蛋吗?”“你们知道吗,这个中华猛龙骨骼标本全世界就这儿有。”类似的对话每天都在中国古动物馆(保定自然博物馆)里出现。

1月3日,是中国古动物馆(保定自然博物馆)开馆一周年的日子。作为亚洲规模最大自然科学类专题博物馆,它填补了保定市域内自然科学类博物馆的空白,更满足了京津冀地区古动物迷们的渴望。自去年开业以来,博物馆持续火爆,现已接待游客170余万人次。

博物馆的建立,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保定市政府为自然科学开启的一场“双向奔赴”,专业的科普资源在两地之间流动起来,给地方带来了新机遇。

小恐龙迷保定大饱眼福

“你无法想象,一个3岁孩子在恐龙面前痴迷的样子,他真的太喜欢了。”轩轩的妈妈描述说,去年11月,他们一家三口从北京到保定,走进了向往已久的中国古动物馆(保定自然博物馆)。

轩轩妈妈介绍,孩子一岁多后,大人就用周末时间带着他到处逛博物馆,自然博物馆、军事博物馆、航天博物馆、电影博物馆……几乎把北京的博物馆逛了一大半。

“一开始走马观花,慢慢地我发现孩子的兴趣表现出来了。”轩轩妈妈说,从去年开始,孩子对恐龙展现出极大的兴趣。平时,他不仅拉着爸爸讲恐龙百科,周末还要让爸爸妈妈带着去博物馆里看恐龙,他能叫出七十多种恐龙的名字,也知道恐龙分类。北京的古动物馆、动物博物馆、自然博物馆等都被反复刷了好几遍。

之后轩轩妈妈在社交平台上频繁刷到保定的中国古动物馆(保定自然博物馆),宝妈群里也有不少宝妈极力推荐。去年11月一个周五晚上,一家人开车前往保定,正应了那句话“为一座博物馆奔赴一座城”。

中国第一龙、世界上脖子最长的恐龙、四翼的恐龙、半水生的恐龙……硕大的标本冲击着小朋友的眼球。“轩轩是个特别内向的孩子,他不会像其他孩子那样兴奋得尖叫,他就是一圈又一圈地绕着恐龙走,一直在观察,就一个单指临河爪龙一看就是半个小时,一个羽王龙又看了半个小时。在这里,那些书中讲过的、没讲过的他都看到了。种类多、数量多、场馆大,好多展品世界罕见。”轩轩妈妈说,这一趟不虚此行。

由于大人的工作原因,轩轩一家周六下午就返回了北京,还有好几个厅和展品没有来得及看,孩子也意犹未尽。他们计划春节后再安排一次保定之行。

像轩轩这样一次看不够的小朋友有很多,一年来,很多保定域内、域外的小朋友二刷、三刷中国古动物馆(保定自然博物馆)。据馆方统计,一年来,该馆已累计接待游客超170万人次,网上好评如潮。

镇馆之宝和明星展品“吸睛”

馆长金海月来自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她表示,保定自然博物馆的建立是研究所与保定市政府的一场“双向奔赴”。

1994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在北京创建了中国古动物馆,总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其中展览面积近2000平方米。受场馆容量所限,大量珍贵的标本无法展出。“有些很稀有的标本我们曾出境到国际上参展,但是在馆内没有长期展出的机会,这是很可惜的。”

保定近年来正在打造“博物馆之城”,愿意大力支持博物馆建设,双方一拍即合。

2020年,双方签署协议并于2021年开始动工建设,仅2年8个月,博物馆即开馆运行,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又一标志性项目。

新馆占地120亩,总建筑面积7.31万平方米,展览面积13000平方米,是一座集研究、收藏、保护、展示、教育及休闲功能于一体,面向世界,具备超链接、超共享、全开放功能的现代化自然科学类博物馆。

博物馆设有地球脉动、远古海洋、恐龙帝国、哺乳新生、灭绝之殇等5个主题展厅和两个大型临展厅,馆内陈列的展品约6000多件,另设5D和飞行两个特效影院,好奇中心和小剧场。

金海月介绍,馆内有多个镇馆之宝和明星展品,比如距今约4.36亿年,已知时代最早、头尾保存完整、拥有上下颌的有颌鱼类——奇迹秀山鱼化石;世界唯一的董氏中华猛龙骨架标本,体长约8米,保存接近完整;脖子长15米、身长35米的中加马门溪龙标本;长着羽毛的四翼恐龙顾氏小盗龙;世界上脸最长、个体最大的马——埃氏马;世界范围内极少见的翼龙蛋等等。

研究所提供专业支撑

馆长金海月介绍,2024年1月博物馆开馆,很快就成为保定博物馆界的“顶流”,当年春节期间已火爆至一票难求。

金海月介绍,场馆由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的王澍教授主持方案设计,以“层城叠构、绿野无尽”为建筑设计主题,用自然的材料,造轻盈的建筑,完美诠释了“具有文化辨识度的地标建筑”+“沉浸式的自然景观观展氛围营造”+“城市公共生活的重塑”的理念。

除了建筑的优势,保定自然博物馆相比其他自然博物馆,古生物内容部分的占比更大。内容上古生物具有天然的科普属性,公众对于古生物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已经灭绝的古生物更是充满神秘感,有很强的吸引力,不论大人小孩都能够参与进来,并且有所收获。

另外,金海月称,博物馆有研究所的专业背景支撑。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目前是该领域国内最专业的研究机构。我国有很好的化石资源,近年来科研人员将新技术和多学科交叉研究应用到科学研究中来,取得了很多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在我们馆里也有体现,可能有些展品你看着很不起眼,但它就是一个世界级的展品。我们也会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更新展品和内容。”

打造优质精品科普研学活动

除了精美的展品,博物馆针对不同的受众在过去一年开展了丰富的科普研学活动。金海月介绍,“我在保定修化石”活动每周举办,小朋友们在专业老师的讲授下,了解化石修理的过程和方法,理解修理化石的科学价值,老师发放真化石,小朋友们真动手,最后还能将修复好的化石带回家。“悦读沙龙”活动,请来经典科普著作的作者或译者,与观众交流分享。

“恐龙守夜人”活动主打“沉浸式体验”,偌大的展厅里数量众多的恐龙骨架,体验感满满。这一活动一经推出一位难求,不仅仅是河北的小朋友来参加,天津、北京的小朋友也都来报名,有的孩子一开始在家长带领下参加,之后自己单飞来体验。

金海月说,博物馆在开馆后还不到一个月就上线了科普活动。科普活动的顺利开展其实是依托了中国古动物馆的经验。中国古动物馆有着几十年的科普工作历史,有“博物馆奇妙夜”这样的特色活动,也有小粉丝们的“小达尔文俱乐部”。中国古动物馆(保定自然博物馆)的场地优势明显,推出的活动很快形成了品牌,并且能够常态化开展。

院地合作科普资源在两地流动

博物馆的建设进一步加强了保定与中科院系统的联系,古脊椎所已经将大量珍贵标本转至保定,开展研究工作,更多中科院的专家有机会来到保定,科普资源在两地之间流动起来。

2024年12月初,中国科学院标本馆科普工作协作组2024年度工作会议在保定召开。会议期间,中科院标本馆系统的7位不同领域的专家,走进保定市中小学,为学生们送上“科普大餐”。他们分别走进保定市第十七中学、河北保定外国语学校、新秀学校等10所学校,围绕青藏高原一棵草、漫游真菌王国等主题,开展了十余场科普讲座。在保定市第十七中学的讲座中还设置了一个特殊环节——与西藏拉萨阿里河北完全中学初一2班44名学生连线互动,共上一堂科学课。

保定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博物馆科科长刘自军说:“保定的孩子们不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世界一流的自然博物馆,还能在自己学校接受到优质的科普教育,这也是中国古动物馆(保定自然博物馆)创造的巨大社会价值。”

一年来,博物馆接待了超170万人次的游客,其中一半来自保定本地,其他游客绝大部分来自京津冀地区,其中北京游客超4万人次。“去年春节值班期间,我看到一个家庭来馆,妈妈怀里抱着几个月的孩子,还有走路蹒跚的老人,我特别感动。一个家庭来到我们博物馆,不一定是孩子主导的,有的是年轻的爸爸妈妈想看。尤其是那位老人,我不禁设想,他是否第一次走进自然科学类博物馆,如果我们没有开到他家门口,他是否能有机会走进自然科学。那天我的疲惫一扫而空,觉得我们馆发挥出了它的价值。”金海月说。

博物馆现成为院地合作的典范,也拉近了两座城市的距离。未来,博物馆将继续展现前沿发现,推出优质科普活动,进一步提升游客服务体验。

内存·

“京津冀博物馆里过大年”

京津冀三地地域相连,文脉相通,人缘相亲。1月13日,“京津冀博物馆里过大年”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举行,三地文物部门及博物馆代表参加,启动仪式发布了京津冀三地优质文博活动。

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文物部门在系统梳理三地文物博物馆资源基础上,联合策划、联手组织、联动宣传,以“文物告诉你 何以中国节”为活动口号,推出“京津冀博物馆里过大年”系列活动,充分挖掘传统节日特色,促进文博资源联动,相互引流赋能,拉动节日文化消费。据统计,活动期间,三地博物馆共计推出展览及文化活动约540项,将极大丰富三地人民群众的春节文化生活。

“京津冀博物馆里过大年”系列活动中,有“5项博物馆联动主题策划”,分别为三地省级大馆联动、自然博物馆联动、古建博物馆联动、革命纪念馆联动和名人纪念馆联动举办的特色活动。

此次活动是京津冀三地首次在博物馆领域举办的、近年来规模最大的活动,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值得期待。

统筹/孙慧丽 供图/中国古动物馆  视觉中国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匡小颖
编辑/李涛

相关阅读
中国古动物馆开馆一周年 启动“我与名家画恐龙”公益艺术联创活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1-08
视点|南宫自然艺术博物馆正式授牌“北京地区类博物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2-16
“广西恐龙动物群”集聚国家自然博物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30
国家自然博物馆开启“博物馆之夜”活动 60余件化石标本揭秘剑龙起源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02
5月18日本周六 国家自然博物馆将推出多项科普活动
国家自然博物馆 2024-05-15
龙馆“寻龙” 春节去博物馆见证亿年生命演化
央视新闻 2024-02-14
龙年到国家自然博物馆开启“寻龙记”!
北京新闻 2024-02-13
亚洲最大自然博物馆今日开馆,世界唯一中华猛龙骨架标本亮相保定
北京晚报 2024-01-0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