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正值北京冬奥会开幕三周年之际。三年来,延庆的冰雪故事并未随着赛事的落幕而终止,反而在传承和创新中不断焕发出新活力。从各大场馆的热闹赛事,到冰雪运动的广泛参与,再到冰雪产业的蓬勃发展,延庆的冰雪热情从未减退。截至目前,延庆每年吸引超过400万游客走进冰场、滑雪场,体验冰雪带来的快乐。
推动场馆可持续利用 冬奥遗产“活”起来
2024年11月23日,2024-2025赛季国际雪车联合会钢架雪车亚洲杯延庆站及国际雪车联合会钢架雪车世界杯延庆站比赛在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雪游龙”同步上演。来自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90余名国际国内运动员同场竞技,在冰面上风驰电掣,让“雪游龙”再次成为瞩目的焦点。
无独有偶,和“雪游龙”遥相呼应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雪飞燕”,也迎来了众多国内外高水平运动员。2023—2024赛季国际雪联高山滑雪远东杯延庆站比赛、2024—2025赛季国际雪联高山滑雪单板平行大回转世界杯延庆站比赛等火热开赛,运动员们从又高又陡的赛道上疾驰而下,带起一片片晶莹雪雾,引发看台观众一阵阵惊呼、叫好。
三年来,延庆充分利用冬奥场馆群的软硬件资源,让冬奥遗产“活”起来。“雪游龙”“雪飞燕”在保留奥运赛事标准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科学改造与优化,承办了16场国际国内高级别冰雪赛事。
而在非赛事时段,延庆奥林匹克园区也积极探索创新场馆赛后利用新途径,向广大滑雪爱好者敞开大门,努力释放后冬奥时代奥运遗产可持续利用潜能,促进冰雪运动在大众中的普及与发展。
积极促进全民参与 冰雪运动“燃”起来
冬奥会不仅对全球冰雪运动员来说意义非凡,对普通群众也是一次观念上的提升与更新。
借助冬奥会筹办举办契机,延庆区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号召,以延庆奥林匹克园区为核心,联动用好北京市冰上项目训练基地、万科石京龙滑雪场、崇礼滑雪场等京张冰雪资源,广泛开展群众冰雪赛事活动、推广普及冰雪运动。
自2022年以来,相继举办雪耀中国高山滑雪积分赛、全国滑冰U系列中小学校际联赛、北京滑雪公开赛、京张大众滑雪交流赛、“延海杯”短道速滑邀请赛等63场冰雪赛事活动,以活动为载体,不断提升群众参与冰雪运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越来越多的延庆人从冰雪运动的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
如今,延庆的大街小巷,冰雪运动氛围愈发浓厚。中小学校和各大冰雪训练场馆内,冰雪运动课程也开展得如火如荼。
2017年,延庆区体育局和延庆区教委联合组建了延庆区短道速滑、双板滑雪、越野滑雪三支青少年冰雪训练队,为延庆冰雪运动长足发展奠定了坚实人才基础。2023年2月,在三支青少年冰雪训练队和半支延庆区体育局委托社会俱乐部代为培养的青少年冰球队基础上,延庆区启动了冰壶队、U6冰球队和女子冰球队的建队工作,将区冰雪队由原来的“三支半”发展到“六支半”。
大力发展冰雪经济 冷资源“热”起来
随着冰雪运动的日益普及,延庆的冰雪产业也迎来了蓬勃发展期。
围绕冰雪主题,延庆不断推出新玩法、新亮点。这几年,一到雪季,最美冬奥城延庆便化身为一片银白的欢乐海洋。精彩纷呈的冰雪欢乐季整合冰雪运动、冰雪赛事、美食住宿、景区景点等资源,在活动形式与内容深度上持续出新,每年都会策划璀璨冰灯、冬趣研学、冰瀑狂欢等百余项文旅活动,吸引五湖四海的游客纷至沓来。
万科石京龙滑雪场、八达岭滑雪场拥有专业的雪道和完善的设施,为冰雪运动爱好者提供极致畅快的滑雪体验。据统计,目前,延庆已拥有130万平方米滑雪场、30万平方米室外冰场和9万平方米室内冰场,每年吸引超过400万游客,滑雪人数30万左右。依托丰富优质的冰雪资源,延庆在加强全区资源互联互通和丰富消费场景等方面不断加劲,持续开发新产品、新项目,让“冷资源”释放出“热效应”。
通讯员 王宇琦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刘洋
编辑/贺梦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