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外卖”打开服务新赛道
北京日报 2024-07-26 11:30

当前,很多城市的图书馆推出“图书外卖”网借邮寄服务。读者在线下单借阅图书,并支付相应运费,即可享受送书上门服务。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大众的阅读习惯,还是文化消费的市场生态,都已发生巨大改变。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场所,如今的“存在感”似乎没那么高了。据报道,近年来图书馆纸质书借阅数据明显下降,大概只有10年前的13%。图书馆想要继续发挥公共服务功能,扩大社会覆盖面,促进全民阅读,服务方式势必要做出相应改变。

“图书外卖”的出现,或许正是基于这样的现实考量。如果市民距离图书馆较远,往返耗时耗力,再赶上心仪书籍不在,阅读热情难免受挫。当人们习惯了线上生活,网购、外卖已稀松平常,图书借阅其实也打开了另一条“赛道”。反向打通去往图书馆的路程,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被打破,是对公共资源的优化,也更契合大众在互联网时代的借阅习惯,不失为一举多赢。

原则上讲,只要读者愿意支付“图书外卖”费用,配送并不存在障碍。现实中,也有不少图书馆尽可能让利于读者,想办法减轻借阅者负担。比如,河北省图书馆和石家庄市图书馆推出“冀图邮书”微信小程序,提供两种借还方式,如果借阅者到邮政网点取送,则免费;如果要送上门或上门取件,只收取4元费用。此外,还有不少地方创新服务,尽量减少借阅者的支付成本。在北京,首都图书馆的读者,如果选择“还书到分馆”,无需支付快递费,如果预约分馆提书,同样免除费用。在一系列既有探索的基础上,书籍资源如何高效流通,技术支持能否跟上,服务是否足够完善和细化等,仍需进一步平衡考量。

当前,不少图书馆都在拼颜值、拼创新,通过塑造空间美感,吸引读者打卡,但真正的关键还是服务水平及文化底蕴。让知识触手可及,让阅读无死角,才是吸引读者的法宝。无论是送书上门,还是延长图书馆开放时间、“深夜书房”24小时开门,又或是书店、图书馆开进社区等公共场所,这些举措打破了传统的阅读框架,都让知识更高效地流动了起来。其实,借阅服务的本质无非是要把书交到读者手里,以读者视角来看,借阅服务是否便利、人性化,愈发成为评价图书馆服务水平高低的重要一环。

公共设施的开放、包容程度越高,相应的管理要求就越高。期待更多图书馆能够实现从“等待读者”到“走进读者”的转型,真正让阅读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也希望更多公共服务单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创新思路,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公共服务的供给方式,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人。

文/孙延安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

相关阅读
打造“流动图书馆” 南昌“图书大篷车”已借阅图书1.3万余册
中国新闻网 2024-08-12
成都所有县级公共图书馆开启延时服务
华西都市报 2024-08-02
北青快评 | “邮寄借书”利于公共图书馆全民共享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31
大童难借到想看的书,图书馆入馆门槛能否“松一松”?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3-27
上海“蜜宝云书房”20日上线,10万册图书“送上门”
新民晚报 2024-01-17
新年来丰台图书馆,“解锁”这些新变化
北京新闻 2024-01-07
探访北京城市图书馆:144棵“银杏树”支撑、藏书量达八百万册
新京报客户端 2023-12-27
首图推出八大惠民服务举措 推行信用免押金读者证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2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