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里长“骨头” 警惕骨质疏松引发的冠心病!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15 18:30

骨质疏松和冠心病,这两个看似完全不相干的疾病,却有着相爱相杀般的联系。一项研究发现,动脉钙化与股骨近端骨密度降低和钙质流失密切相关。骨骼和血管,两者任意一方出现了异常,都会影响到彼此。

“拆迁工”太勤快让骨头变脆

要理清骨质疏松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就得先了解下我们的骨骼是怎样生成的。人体坚硬的骨架为全身五脏六腑撑起了“保护伞”。不过,骨骼并不是实心钢管,在坚固的同时还得轻巧灵活。

一块正常的骨头就像一座房屋,原材料都是钙盐,但骨头表层是坚固的皮质骨,密度高硬度大,犹如钢管的管壁,中间部分密度则是相对较小的松质骨,由无数个骨小梁交叉排列连接而成。这种外硬内松的总体结构,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了上述的人体生物力学需要。

搭建每块骨头,则需要人体内的两种细胞: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前者是建筑师,负责为骨骼增添新的钙盐;后者是拆迁工人,拆除房屋多余的钙盐。

一旦这种平衡被打破,破骨细胞功能占上风,就会让“房梁”更少,整个房屋变得更加不稳定。随着更多的钙盐从骨骼中流失,骨骼强度就会明显下降,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骨质疏松”。整个骨骼如同疏松多孔的马蜂窝一样,轻微的活动可能就是脆弱骨质不能承受之重,引起关节疼痛,严重者甚至发生骨折。

逃跑的钙盐伺机在血管里搞事情

接下来,我们再说说可引起冠心病的冠状动脉钙化。骨质疏松本质上是成骨和破骨之间平衡被打破,钙的代谢出现了紊乱,更多的钙盐流失到血液中。而动脉血管作为血液流通的渠道,也成为钙盐极易沉积的部位。

当钙盐沉积在冠状动脉血管时,就会导致冠脉狭窄,任其发展下去就可能引发“冠心病”“心绞痛”,而最危险的情况就是夺命的心肌梗死。

从冠脉硬化到冠脉钙化,危险程度逐步增加。研究发现,冠脉狭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分前、中、后期三个阶段,初期以胆固醇和复合糖类聚集形成“软斑块”为主;中期血管壁损伤后多形成血栓;后期,当血液中的钙与磷元素结合形成羟基磷灰石,并沉积在血管中,就会形成坚硬的钙化斑块,随着钙化沉积越来越多就可能发展成梗死。

钙化斑块难溶解 血管被堵却症状隐匿

随着钙盐在冠脉斑块的沉积,会让斑块整体变成更加坚固的“硬质结构”。而慢性的冠脉钙化会让斑块更加顽固,如同一块顽石,难以被口服抗血小板药物清除。且钙化斑块不仅不易溶解,还会像骨骼一样不断增长,从而使冠脉越来越狭窄,直到完全闭塞,随后引发心梗的概率将成倍增长。

这类患者,血管狭窄程度已经超过70%甚至90%都不会表现出症状。没有疼痛就更不容易发现冠心病,也不会前往医院就诊,这类患者首次就诊时往往已经是急性心肌梗死或生命垂危。

治疗效果欠佳 早发现早治疗是王道

尽管目前国内心内科医生已经为冠脉钙化病变研究出了旋磨、激光等技术,但冠脉钙化依然是一种非常难以治疗的冠心病种类,且治疗手段效果不佳。

相比于非钙化或轻微钙化病变,用冠脉介入治疗的方法干预严重钙化病变,可能会引起更多的手术并发症,如冠脉夹层、穿孔等,导致更多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此外,钙化病变容易导致支架膨胀不全和贴壁不良,这会进一步导致支架内再狭窄和支架血栓形成的风险升高。严重钙化病变本身也可以引起球囊或支架输送困难,即使支架可以勉强通过钙化处,支架的聚合物涂层也难免会遭受破坏,使药物无法充分作用于钙化病变处。

冠脉钙化顽固且棘手,治疗手段效果不佳,也提醒大家早发现、早治疗才是应对冠脉钙化最好的手段。

两种病互为预警补充维生素K2有益

冠心病和骨质疏松这两种疾病是目前我国较为常见的疾病,近年来,发病率都有明显提升,且存在明显年轻化的趋势。提醒公众充分认识到这两种疾病相互影响,互为预警,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

研究发现,治疗骨质疏松药物同样能改善冠脉钙化。维生素K2能促进钙的代谢,其可以作用于成骨细胞,促进骨组织钙化。同时它还能抑制破骨细胞促进骨吸收,从而增加骨密度,防治骨质疏松。一些国家已批准将维生素K2作为治疗骨质疏松药物正式在临床使用。不仅如此,研究发现,维生素K2还可减少活性氧的产生从而抑制血管钙化,补充维生素K2可抑制主动脉钙化的发展。

文/殷维钧 徐新娜(北京积水潭医院)

编辑/王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