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毕马威中国对外发布《2024年中国银行业调查报告》(下称报告)。报告指出,中国宏观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模式升级将给传统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带来冲击,银行需要改变在创新领域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投资布局明显不足的现状,同时对房地产等相关业务风险和业务潜力进行重估。
报告总结了新周期中银行业发展的四个关键趋势。
一是资产收益率持续下降和优质资产稀缺成为常态。未来一段时间内,商业银行将面临资产收益率持续下滑与优质资产稀缺的双重挑战。一方面,受到宏观经济及企业融资需求走弱的双重影响,特别是地方债和国债降息等因素的影响下,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仍将缓慢下行,银行的资产收益率在中短期仍有较大的下行压力;另一方面,银行亟需补充能平衡价格或风险的“优质信贷资产”来替代现有的房地产和平台类信贷资产。但优质资产的市场供给明显不能满足银行资产结构调整的需求,加之不断加强的异业竞争,优质资产的稀缺将在一段时间内成为常态。
二是净息差还将继续收窄,银行营收和盈利增长承压。资产收益率持续下降的同时,银行业的净息差也在快速收窄。虽然预计随着银行负债成本的下降和银行主动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净息差将逐步企稳,但中国银行业进入了一个低息差环境。如果不改变资产结构和收入结构,银行的营收和盈利增长将面临压力。
三是以量补价的发展模式不可持续,银行业整体资产规模增速也将放缓。中国银行业的总资产规模在过去几年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年均增长率超过了10%。毕马威中国预测,未来中国银行业的整体资产规模增速将放缓:一方面,宏观金融政策引导银行业从规模驱动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另一方面,更多银行为保持ROE水平和应对补充资本的压力,将放弃以量补价的发展模式。股份制银行在2023年的资产规模增速明显放缓,2024年一季度六大行也放缓规模增速,力求资产质量保持稳定,在“量、价、险”之间寻求新的平衡点。
四是行业分化加剧。部分资产结构失衡、负债经营能力较弱、历史不良资产包袱沉重的中小银行的可持续经营能力将受到挑战。未来商业银行的分化将进一步加速,领先银行将利用更牢固的客户基础、更高的资本使用效率、更多元的收入构成、更低的负债成本、更强的风险经营和科技与数字化能力在竞争中获取优势,挤压竞争对手的生存空间。
商业银行如何应对低息差环境?报告指出,银行业要科学规划未来的资产负债结构,构建业务转型战略的底线;制定聚焦的、长期的核心客户发展战略;打造专业化、精细化和体系化的业务和风险经营能力;围绕价值创造进行战略性成本优化;打造学习型、专业化的高效能团队;积极布局数字化和AI等新技术领域。
毕马威中国金融业审计主管合伙人陈少东表示,放眼未来,银行业的净息差正步入历史低位,但这也成为银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催化剂,推动着银行重新审视自身的经营策略和发展模式。银行业普遍认识到必须主动适应市场变化,加快战略转型步伐,构建更为高效、更具竞争力的业务模式,才有望在复杂多变的金融市场中保持竞争优势。
编辑/樊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