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新基金发行降温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05-30 17:19

我国公募基金规模正式迈入30万亿元大关。

据中基协近日披露的最新数据,截至2024年4月底,我国境内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48家,发行份额29.19亿份,资产净值规模则达到30.78万亿元。

穿越前两年的震荡,进入2024年,以固收类和ETF为首的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增速重新获得提振。

相比于2023年年末的27.59亿元,今年前四个月公募市场有3.19万亿元的规模增长,这一增长规模甚至超越了2022及2023年全年增长规模之和——后两者年内的规模增长仅分别为4000亿元及1.5万亿元。

不过在经历了3、4两月高速规模增长后,5月以来,随债市趋于震荡,在先前数月擎起市场规模增长主力的固收产品,其发行表现重新回落至年前水平。

此外,囿于多种原因,也有超过20家中小基金管理人已超过一年未曾有新产品发行。

固收类基金为规模增长主力

不同品类的基金对年内市场总规模增长贡献几何?

具体来看,货币型基金是2024年公募基金规模增长的绝对主力。截至4月30日,全市场货币型基金规模共有13.43万亿元,规模占比43.64%,与去年年末相比增长2.16万亿元,远超其他品种。

而由于在供给端方面,2024年年内还尚未有新的货币基金发行,这意味着在基金数量没有变化的情况下,货币基金的总规模提升,主要来自存量基金份额的增长。

债券型基金则以接近20%的总规模占比紧随其后。今年1~4月,市场共有149只债券型基金发行,总份额3410.32亿份,从总规模来看,全市场债基规模已达6.14万亿元,相较去年年末有接近8300亿元的规模增量。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有过半数的规模增长来自4月单月。

股票型基金的总规模也有小幅增长,不过其规模主要由ETF贡献。截至4月末,ETF市场共有基金947只,规模合计2.48万亿元,环比上升3.41%。

具体来看,得益于大盘行情的回升及国家队资金的下场托举,全市场1~4月份额增长最多的前4只基金均为不同管理人旗下的沪深300ETF产品,其中易方达旗下沪深300ETF(510310)以498亿份的增长拔得头筹。主题ETF方面,红利及人工智能ETF也有多只基金份额增长居前。

相比之下,混合型基金是唯一规模缩水的基金品种,截至4月末年内总规模减少了2339.59亿元。Wind数据显示,市场超8000只混合型基金产品今年以来截至4月末的平均收益下跌0.2%,而同期债券基金平均收益为1.78%。

5月新基金成立降温

基金规模持续增长,一定程度得益于新发基金贡献的规模增量。

据统计,截至4月末年内共有490只新基金成立,合计发行份额达到4398.14亿份。

其中,3月和4月新成立基金数量大幅领先,分别为137只和120只,发行份额也均超过千亿元关口,较1~2月有显著增长。

尽管5月已进入尾声,截至5月29日,市场月内新成立基金数量仅有78只,在今年的前5个月中仅高于2月60只的数量。

基金总份额增幅也应声放缓。月内新发行基金总份额仅559.28亿份,仅仅超过3、4月单月新发行份额的1/3。平均发行份额仅为7.17亿份,略高于春节前水平。

新成立基金降温的原因之一,或在于债券端的遇冷。数据显示,5月债基的新成立数量仅21只,发行份额424.82亿份。而3、4月的成立份额均在千亿份以上。

从地产政策、新增社融数据披露到两次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回顾债市的5月,一系列时点性动态和权益市场的凌厉反弹,或驱动着债市的市场定价与投资者情绪的起伏。

有第三方基金评价分析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对债市的投资需关注一系列稳增长政策落地的效果,并在市场情绪充分演绎后把握机会。

“例如具体需要观察特别国债的用途带来的经济托底效果,或对经济增长及通胀有一定的带动作用。目前市场上也认为,货币政策或在关键时间给予配合,必要的时候或有降准配合,但效果需要再观察。”该人士称。

不过,随着眼下长端利率开始波动下行,多家机构观点也指出,债市的利空因素正在出尽,有望打开加仓窗口。事实上,从月内开启认购的数量来看,5月开启认购的债基有122只,反而刷新年内单月的最高纪录。

前述基金分析人士进一步表示,整体来看,当前国内投资者风险偏好依然维持在低位。从欧洲、日本等发达市场的历史投资表现来看,在低利率阶段,居民端和机构端通常会压低风险偏好,更加偏向从低波动产品寻求稳定,其中资管机构整体呈现减配权益,增配债券及海外资产的趋势。

相比之下,主动权益基金的发行较为低迷,不仅数量回落,规模也更趋于“迷你”。截至发稿,5月内主动权益基金的平均发行份额为2.86亿份,而这一数字在去年同期为5.64亿份。

记者注意到,多家主动权益基金还在月内公告延长了募集期,如农银汇理先进制造混合、西部利得价值回报混合等。而在新成立的基金中,发起式基金的占比也有所提升。

超20家公募一年以上未发行新基金

从机构端来看,2024年,市场新发基金的管理人进一步集中在头部机构。

截至5月29日,华夏、易方达两家基金公司分别以27只和26只的新基金发行数量拔得头筹,富国、博时、汇添富、广发和南方基金紧随其后,在14只以上。在13家新发超过10只新基金的公募机构中,规模最小的机构也在4000亿元以上。

不过与此同时,也有60家机构已经至少有一年以上未进行新基金发行,其中除去券商资管外的公募基金公司共有23家,全部为中小型机构。

其中,最新在管规模在200亿元以上,但超一年未发行新基金的公司,包括诺安基金、前海开源基金、德邦基金、中邮基金、新华基金、中庚基金和长安基金等。

一家中小型公募市场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坦言,由于感到主动权益基金营销力有不逮,公司已经有较长一段时间没有进行新基金发行。据了解,该公司近两年来的战略已普遍转为存量产品的持营,同时加强了对指数、量化产品投研能力的培育。

“新基金的推介基本会结合市场热点或基金经理个人业绩两方面来进行,但由于目前权益市场整体赚钱效应依然比较低落,找出长期乐观的市场趋势并不容易。而哪怕基金经理其他在管产品的业绩相对比较优秀,如果仅仅只是稳定居于市场中上游的一个位置,而没有‘爆点’,依然很难找到能给投资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宣传角度。”该公募人士称。

亦有业内人士猜测,一些基金公司停止发行新基金,背后则是受到监管处罚的影响。

例如最近一次,成立于2022年8月的中邮创业基金,2023年9月28日晚间,中邮创业基金曾公告表示,因多项制度不完善以及对境内外子公司管控存在问题等违法事实,公司收到了北京证监局的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

记者注意到,中邮创业基金曾在公告中表示:“本次行政监管措施对中邮创业基金现有业务不会造成较大影响,但对后续业务的增长与发展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无独有偶,2023年4月7日,九泰基金则因交易内控管理相关制度未有效执行等原因,被北京证监局责令整改。此前的2月13日,公司因通过九泰久利参与五家上市公司保底定增,利用基金财产为基金份额持有人以外的人牟取利益,因此,证监会要求管理人责令改正,并处罚款;时任董事长及有关高级管理人员被处以警告、暂停基金从业资格并处罚款等。

而在2022年,由于实控人涉嫌内幕交易被处罚,九泰基金也曾被推到监管的风口浪尖。公开信息显示,九泰基金最近一次的基金发行时间停留在了2021年7月。

编辑/樊宏伟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