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副刊”年终答卷|方继孝:家务事要完成好,爱好也不放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23 11:00

编者按

过去一年,您过得好吗?

这是继2021、2022之后,《天天副刊》连续第三年推出自己的年终问卷。

2023,这个世界动荡不安,多地的黎民至今仍在炮火下挣扎求生。岁末年初,我们当如何保持内在的宁静与定力?在回顾、总结、道别之后,我们又该如何展望、求索、启程?

《天天副刊》期待,以这九个简单的问题和若干诚恳的回答,共同记录这个时代行进的步履,还有你我内心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答卷人:方继孝 文史学者、作家、鉴藏家。出版《旧墨记》《笺墨记缘》《陈独秀先生遗稿》《陈梦家和他的朋友们》等著作。

1、如果用三个关键词来记录2023年,您会选择哪三个?为什么?

方继孝:忙碌、奉献和收获,可以记录我的2023年。首先说忙碌:因为要读书、写作,还要参加一些社会公益活动,因此很忙碌。所谓“奉献”,主要是无偿讲座,拿出自己珍藏的文献资料,参加公益展览,还向有关单位捐献付出一些珍贵的文献。虽然忙碌和奉献,但收获也很多,所写文章发表在报刊得到读者肯定;展览得到举办方的赞扬;捐赠的文献得到更好的利用。

2、在这一年,您闯过的最大难关是什么?您的内心在保持“战略定力”方面有什么心得愿意分享?

方继孝:退休十年,一直在闯关,最大的难关,就是如何处理好家务事与爱好之间的关系。我在处理家务事和爱好方面,就是始终坚持“平衡”两个字。家务事要完成好,爱好不放弃。

3、2023年,有没有一段亲身经历,曾带给您温暖和感动,让您很难忘、很受鼓舞?

方继孝:2023年,失去了几位知己好友。而最令我难忘和感动的是,新中国第一任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先生长孙马思猛先生逝世前将他多年积攒下的文献资料陆续寄给了我,而我居然不知道他那时已经病入膏肓。

4、2023年,哪一种“全新事物”进入了您的生活?给您带来什么变化?

方继孝:近年来,我收藏的兴趣有了转变。由集藏名人书札,转向收藏宋、元、明、清瓷器。以唐宋茶器文房用具、砚台为主藏,现在均成规模。因准备2024年起编著《宋元明瓷器中的文房》《唐宋元明时期的饮茶与茶具》两书,于是购买并反复阅读了诸如《中国陶瓷史》《中国历代瓷器鉴定》及《历代瓷器》(上下)等书籍。对这一类书籍,我百读不厌,经过反复研读,大大提高了我对古瓷的审美和辨识能力。

5、这一年,会有一些作品(无论是书、影视剧、综艺、展览,还是短视频、网课……)给您留下较深印象,您会选哪一个分享给大家?理由是什么?

方继孝:2003年10月,中国人民大学举办的“红色血脉燕山太行——红色高等教育文献民间收藏精品展”,以几位收藏家的百余件红色文献,讲好党创办人民大学的故事,激活历史文物的当代价值,全面立体反映了红色高等教育的办学成就和光辉历程。

6、这一年您个人完成的最满意的一件事是什么?

方继孝:提供几十件重要的文献资料,支持人大博物馆成功举办“红色血脉燕山太行——红色高等教育文献民间收藏精品展”。

7、有得有失,人生才真实、圆满。2023年,你哪一项“失去”最是刻骨铭心?

方继孝:无

8、年头岁尾,如果有一番话一直想说给某个人却始终未曾说出口,它是什么?对谁?

方继孝:无

9、“我们的目标,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2024年,您个人在“过上更好的日子”方面,无论精神、身体还是物质,有哪三条优先的小目标、flag?

方继孝:近几年,我的社会活动减少,自己可支配的时间多了,读书自然也多了。我读书目的性很强:一是读与我写作有关的书;二是读与我收藏有关的书;三是读朋友的赠书。

虽然收藏的兴趣有所转变,但还是在拍卖会上拍了一些名人遗墨。我很早就藏有董必武的手稿和诗稿。后来,董老的诗稿被一位好朋友要去了,仅存钢笔手稿。因为要收全“延安五老”的毛笔手迹,总觉得没有董老的墨笔手迹是个缺憾。2023年8月,中国书店寄来图录见有董老和董鲁安(于力)先生一首诗的手稿一页,便办了电话委托,并志在必得。最终以我的心理价位竞拍到手,总算了却了我的心愿。

2024年,我将进入古稀之年,按说到了“断舍离”的阶段了,可是我的读书兴趣、收藏欲望,却丝毫没有减弱。我想,2024年应该还是硕果累累的一年!

插图/袁国明

采写/北京青年报记者李喆

编辑/王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