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山在那儿,又不会跑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13 16:00

◎林特特

我爷爷是山东人,我家的祖坟在泰山脚下。让我纳闷的是,我爷爷的妹妹、妹夫,我喊姑奶奶、姑爷爷的,却说他们从来没爬过泰山。他们总是止步于山脚下,没想过,也没意愿,上山看一看,哪怕面对的“是五岳归来不看山,泰山归来不看岳”的正主儿。

“有什么好看的?”“山在那儿,又不会跑,啥时候想去,再去呗。”他俩总这么说。也对,泰山在他们心里仿佛一件祖传的家具,看惯了,看腻了,不知其珍贵,或者说,知其珍贵,因为长期持有,便不以为意,还对别人的珍视,感到莫名其妙。反倒是我们,每回一次老家,都要爬一次泰山,山在那儿,重要的景点亘古不变,不夸张地说,爬过若干次后,我给人做个野导游,全无问题。

Kk来自扬州,曾明确告诉远道而来的我,要去瘦西湖吗?去吧,我给你买票,我在出口处等你,我请你吃冶春包子,同游?no!这个夏天,我已经陪七拨朋友逛过瘦西湖,过了七次五亭桥,上过七次小金山,臣妾做不到啊!

我理解她,我在北京生活多年后,每逢外地亲友来访,他们要去长城、十三陵等远离市区的景点,我采取的方案均是替他们报个一日游团。这类团早上上门接,晚上送到某个固定的地点,我全程不陪同,只在解散处等候,像对待孩子放学一样,领回亲友。

而市内的景点,不伤筋动骨,我又确实喜欢的,会择一两处,一起溜达下。一方面,好久没去,想逛逛,问候下草木;另一方面,总要尽一下地主之谊,有一些把臂同游、言笑甚欢的时刻。

什刹海是我出镜最高的场所,冬天的溜冰场、夏天的碧波荡漾,我陪不同的人见过;每个来访的亲友都和我在银锭桥合过影,都听过我在烟袋斜街声情并茂的讲述。

在我的家门口旅行足迹中,什刹海排第一,颐和园、北海,排二三,琉璃厂排第四。无它,前三是我心中最美的北京,第四,因为我在那儿上过五年班,琉璃厂的台阶、石板、各家店铺都写在我心里,我的话匣子里存着好些私房话呢,必须和人好好说道。

一如在合肥,真正让我愿意陪游的,皆和我的私家记忆、审美体验相干。

比如,一路都是红字招牌,名字几乎雷同的小龙虾街;比如,浩如烟海,看一眼心胸开阔一分的巢湖、滨湖的绿道;比如,太平军取得大捷的三河古镇,小桥流水人家;比如,人间四月天,大蜀山下,满坑满谷油菜花。

来自哈尔滨的同事小严说过相似的话,去哈尔滨,中央大街嘛,你自己去,让我推荐,我会告诉你,在哪座桥上,吹风、看落日,最浪漫。

上一个暑假,同在北京的发小带孩子回老家合肥,那一周,她的朋友圈每天保持十条以上更新频率,她去的地方全是我前所未闻、刷新记忆的。

充满童趣的高科技游乐园,机场改成的市民公园,实实在在让绿于民,火车元素的创意街道,郊区新开发的农场,特色小镇……

它们之所以吸引本地人在家门口旅行,有的因为城区扩大,城市扩张,原本不属于本地地界的景观重新改了户籍,对于老城区的人,那就是全新的景点;有的,在我们孩提时代,做此用,当我们长大,又做彼用,更新迭代、沧海桑田,一家老旧的机械厂、一段废弃的铁路忽然华丽变身成为网红打卡点、酒吧街、涂鸦地,怎不让人好奇,追忆、感慨它们的前身?还有的,只是因为我们的身份变了,要带老人踏青,要带孩子释放活力,要合家欢,找个近点的度假处,换了视角,换了人物关系,熟悉中也能咂摸出一丝新鲜。

前几天,我和几个朋友在北京亮马河畔野餐,我们在河边游走,满眼郁郁葱葱,再铺上餐垫,摆上零食,享受秋日温暖。

有游船经过,船上的人向我们挥手打招呼,我们热情回应,船过,留下两道细浪。我们认真讨论,船上的人是外地来的游客,还是在此地居住已久的人。

“这些小众景点只有家门口的人才知道吧?”

“别傻了,网上都有攻略。”

“现在的流行说法叫citywalk!”

愿我们的城市常看常新,在家门口旅行,随心、开心!

编辑/王静

相关阅读
随笔|刘天海:泰山游记
作家联盟 2025-01-23
随笔|来自“小狗”的礼物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2-12
随笔|来自“小狗”的礼物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2-12
随笔|长城脚下,戚继光同学战斗过的地方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2-12
随笔|长城脚下,戚继光同学战斗过的地方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2-12
随笔|章双双:做工摔伤的父亲
汪迷部落 2024-10-18
随笔|毛山莺:出峡口
作家联盟 2024-10-02
感恩“小人物”,任达华:向挑山工学习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2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