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标准和建议措施的《国际民用航空公约》附件10最新修订版近日正式生效。这标志着北斗系统正式加入国际民航组织(ICAO)标准,成为全球民航通用的卫星导航系统。
从国际市场现状看,这份成功来之不易。
应用于民航运输业的卫星导航系统具有很强的行业特殊性,安全等级和技术壁垒都很高。美国GPS多年前就已被纳入国际民航组织标准,在全球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在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民航飞机上应用。中国北斗想加入这个市场,必然会经历重重考验。从2010年中国民航局正式提交北斗系统进入ICAO标准的申请算起,时间已经过去十几年,期间历经28次工作会议、50余次技术讨论、提交百余份技术文件、答复问题2000余项,可见任务之难。
但任务再难也必须去做。现代空中航行系统正在从陆基导航转向星基导航,美国和欧盟的相关计划均提出目标,到2025年实现基于卫星的导航,使全球无导航盲区。我国民航导航手段也在经历从陆基向星基的转向。在这个关键转折期,为了我国民航运输业的健康发展,无论是从运输安全自主可控考虑,还是从商业竞争力考虑,都必须让北斗获取全球民航市场的通行证。
从国内发展情况看,这份成功水到渠成。
近些年来,中国在卫星导航系统和民航飞机两大领域均取得了重大突破。从国产飞机入手,将北斗机载设备研制与国产飞机制造相结合实现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为北斗系统成功加入ICAO标准奠定了坚实基础。北斗系统是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2020年7月正式开通全球服务,现已服务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用户。2017年10月北斗系统在国产飞机ARJ21-700上测试,是北斗系统第一次在运输航空领域测试应用,同时也是国产民机第一次使用国产导航系统。国产大飞机C919上也安装了北斗导航系统,自2023年5月28日投入商业运营以来,航线运行状况良好。
可以说,民航与北斗互为所需,互相促进。北斗系统在中国民航落地生根,为民航应用卫星导航提供了安全底线、上升阶梯和产业根基。民航是国际化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中国民航系统率先推进北斗应用,有助于北斗系统进入国际市场、实现服务全球的目标。
加入ICAO标准,是北斗系统走向国际航空应用之路的关键一步,但也只是漂亮的起步。纳入标准只意味着获得国际市场准入证,并不意味着就此获得国际市场。在GPS占据主导地位、对应用市场全面覆盖的现状下,如何让北斗这个后来者具备足够吸引力,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课题。展望未来,我们一方面可以立足于北斗短报文通信等特色技术,进入GPS等系统尚未覆盖的增量市场;另一方面,也要积极推动北斗系统与国际上其他三大系统的兼容和互操作,探索以北斗为核心、兼容其他星座的双频多星座导航系统应用。
“中国的北斗”也是“世界的北斗”。星海浩瀚,需要全人类合作探索。全球空中航行不能只依赖一个卫星导航系统,多个卫星导航系统合作互补、共同发展才是理想未来。中国愿同各国共享北斗系统建设发展成果,携手迈向更加广阔的星辰大海。
文/佘惠敏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