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年来 北京累计向12个国家和地区派出援外医疗队56批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03 16:04

11月3日,北京市派遣援外医疗队55周年工作会议暨援外医疗队工作总结会召开。北京青年报记者从会上获悉,本市自1968年开始向几内亚派出第一支援外医疗队,目前已累计向12个国家和地区派出援外医疗队56批,总计1054人次。一批又一批援外医疗队队员发扬“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疗队精神,为推动我国与受援国的医疗卫生合作,增进与受援国人民的友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会上,第29批援几内亚医疗队、第1批援瓦努阿图医疗队队长和队员代表分别作交流发言。与会领导向这两批医疗队全体队员颁发荣誉证书。

今年是全国派遣援外医疗队60周年,也是北京市派遣援外医疗队55周年。据了解,本市自1968年开始向几内亚派出第一支援外医疗队,目前已累计向12个国家和地区派出援外医疗队56批。其中,几内亚30批,特立尼达和多巴哥4批,布基纳法索10批,瓦努阿图2批,利比亚3批,南斯拉夫1批,斯里兰卡1批、科威特1批、赞比亚1批、斐济1批、巴布亚新几内亚1批、联合国1批,总计1054人次,其中12名医疗队员长眠于受援国(布基纳法索8人,利比亚3人,几内亚1人)。

目前在外执行任务的有2支医疗队,分别为:第30批援几内亚医疗队,共24人,包括北京安贞医院22人,市卫生健康委和市疾控中心各1人,现在几内亚首都科纳克里的中几友好医院工作;第2批援瓦努阿图医疗队,共9人,均来自北京同仁医院,现在瓦努阿图首都维拉港的维拉中心医院工作。

据不完全统计,本市援外医疗队共诊疗患者约83万人次,抢救危重病人约16.9万人次,完成手术约20.9万台。在几内亚等受援国创造了当地医疗史上的多项“第一”,填补了多项医疗技术空白;聚焦授人以渔,为受援国培养了一批技术能力突出的管理和业务骨干;搭建长期交流支援平台,为受援国捐建多个医学中心;服务我驻外人员、中资机构和华人华侨,成为他们的“生命守护神”。

亮点一览

1.实现了医疗和公共卫生援助的有机统一

援外医疗队与本市派出的多批专家组支援非洲抗击埃博拉出血热、鼠疫等疫情,在全国首次派出2名卫生顾问加入援几内亚医疗队,为参与全球卫生外交发挥了积极作用。为表彰援外医疗队做出的贡献,2015年9月,援几内亚医疗队获得联合国2015年度“南南合作奖”。援几内亚医疗队自24批起,连续五批队长获几内亚总统授勋、全体队员获几内亚政府奖状。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第27、28、29批援几内亚医疗队不惧风险,坚守岗位,协助受援国开展抗疫工作,提供政策咨询和技术交流指导,主动分享中国疫情防控方案和诊疗方案,举办多种形式的线上线下培训,提升受援国诊疗能力,几方在多个场合表示这是中国对几内亚的最好支持。

2.通过项目合作带动重点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

2018年起,本市创新合作模式和工作机制,圆满完成了国务院批准的“中非友好医院建设试点项目”。该项目依托首都优质医疗资源,系统性、全方位提升中几友好医院的诊疗水平、管理水平与核心竞争力,带动中几友好医院各学科综合全面发展,培养了一批几方专业骨干,将中几友好医院打造成几内亚乃至西非地区具有影响力的医学中心,实现了几方提出的“神经医学、急危重症和创伤等专业治疗不出几内亚”的愿景。

3.派遣方式和援助形式更加灵活多样

2014年至2016年,本市组派以6个月为工作周期的4批援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医疗队,医疗队工作定位为临床示教、指导和培训当地医务人员,实现医、教、研相结合的高端医学合作。2018年,仅用一个多月时间,完成了复派首批援布基纳法索医疗队的组建、培训和派出工作,为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做出突出贡献。2022年,高质量完成首批援瓦努阿图医疗队组建和派遣,瓦努阿图总统向第一批援瓦努阿图医疗队9名队员分别颁发“国家勋章”,以表彰医疗队为提升当地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巩固中瓦友谊做出的卓越贡献。多次组织本市专家组赴安提瓜和巴布达、牙买加等加勒比国家施行“光明行”白内障义诊手术活动,累计使1000多名加勒比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光明行”期间本市专家组还积极开展专题讲座和手术示范,吸引了多名加勒比地区医务人员来京进修培训。

4.通过做好队员保障实现援外医疗工作健康发展

做好各项保障工作,积极鼓励卫生健康专业人员投身援外医疗工作。出台政策文件,为援外医疗队员职称晋升、子女入学等提供便利;每年申请配套补贴作为医疗队员圆满完成援外医疗工作的激励机制;提供100万元资金,为表现突出的援外医疗队员安排赴国外顶尖医疗机构1-3个月的进修;采取切实措施将援外医疗队员选拔与干部培养、人才培养相结合,近年来已有10余名优秀援外医疗队员走上各级领导岗位;做好建设“平安医疗队”各项工作,确保队员身心健康;设立“援外之家”,作为本市援外医疗工作的宣传平台、教育基地和历史资料库,不断扩大援外医疗宣传力度和影响力。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蒋若静
编辑/谭卫平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