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快评|陌生快递引导扫码成“陷阱”需要共筑防线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8-12 15:45

现在网络购物让“收快递”几乎成了大家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据媒体报道,最近有人收到陌生快递,拆开一看,竟是打着国家机关名义的退费通知,让收件人扫码入群办理退费。还有人收到快递,里面是一个手机支架和一张刮奖券,刮开后还中奖了,让扫描二维码兑奖。这些陌生快递更大可能是“陷阱”,消费者应警惕上当受骗。

快递盒上的二维码有着极强的诱惑性,打着国家机关名义的退费通知,“立即支付”的按钮旁还标注着“节省70元”等宣传让消费者无比心动。一方面,基于对快递行业以及其背后的平台等系列主体的信任,消费者往往会放松戒备,付诸行动成的概率极高;另一方面,由于电商普遍存在的“好评返点”等优惠政策,也使得快递盒上的广告让消费者格外关注,也非常感兴趣。

不过大量事实证明,这些贴在快递盒上的二维码多为诈骗陷阱,“免费领取”之类的宣传无以实现,以此诱导消费者下载相应的APP软件,有涉露隐私或被“流氓软件”套牢的风险,打着国家机关名义的退费通知,又会成为新的骗局让很多消费者从中上当受骗,蒙受着巨大的财产损失,甚至带来第二次伤害。时下不时暴露出消费者个人信息成为被交易的工具,显而易见,随意扫取快递盒上的二维码成为一个极大的隐患。

预防快递盒上的骗人二维码固然需要消费者保持高度的警惕,做到“不贪图小便宜”的戒备,但更重要的还是加大对此类虚假宣传行为的系统性治理,从根源上消除其生存的空间,如此才能真正筑好“防火墙”,实现对个体权利的保护和社会秩序的维护。从法律上讲,此类“口惠而实不至”的虚假宣传行为,已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依法应给予相应的处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和《广告管理条例》、《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对经营者利用广告或其他方法,对商品作虚假宣传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消除影响,可以根据情节处以一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在侵权赔偿方面,《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时下的问题在于,对于“有因之主”的侵权索赔尚有难度,快递盒上的二维码成了“无因之主”,给消费者实施权利主张带来了更大的困惑和挑战。一个快递盒到消费者手中,涉及到从生产厂家、销售商家、电商平台、快递公司等诸多环节,“谁贴上去”的成了待解之谜,如多位消费者投诉称,被骗后与快递公司交涉,对方称广告不是自己发布的,自己不需要为此负责,也无法为其解决问题。

这些二维码究竟是谁贴上去的,是快递公司与广告经营人之间存在合作关系,还是销售商家与广告经营者之间存在某种利益关系,或者是其他主体者所实施的行为,无论谁在快递盒上贴上了二维码广告,但都不能成为“无因之主”,否则就很难实行侵权追溯,也不利于政府行政主管部门有效监管。只有明确了责任主体,才能实现责权利的有机统一,在出现侵权问题之后才能“按图索骥”。

是由快递公司负责把好最终防线,还是由商家履行首责,或者由电商平台作为第三方承担连带责任,都需要把各个环节的责任明确下来,如此才能让规矩发挥作用,否则就可能彼此推诿而形成了巨大的责任真空,最终导致商业行业走偏,给虚假广告宣传和消费欺诈营造良好的生存空间。对此,不妨通过制定相应的规范,对商家、平台公司和快递公司的具体责任给予明确,尤其是快递公司的末端责任,包括对广告真实性的审查,虚假广告行为的宣传和报告等,并由主管部门在出现侵权纠纷后对广告经营人的违法行为的追溯和处罚。总之,明确了责任主体,厘清了违法侵权的始作俑者,让幕后的责任者显露原形,快递盒上二维码才会妇孺不欺。

文/堂吉伟德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相关阅读
扫码中秋“大礼包”竟遇上刷单诈骗
法治日报 2024-09-17
强制关注公众号、自动跳转广告,扫码支付怎么越来越复杂
法治日报 2024-08-31
北青快评 | 推行“纯净码”该选择自律模式还是强制模式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04
收到陌生快递还能扫码领钱?别信!已有多人被骗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4-24
陌生快递引导扫码 "馅饼"还是"陷阱"? 小心有诈!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08-13
消保委暗访:商场停车扫码付费存信息安全陷阱
上海市消保委微信公号 2023-07-21
青诉 | “强制扫码服务”乱象背后,谁是真正的受益者?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4-26
315青诉 | 想开发票先关注公号?“强制扫码关注”为何屡禁不止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4-1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