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16万,这幅会动的苏绣背后有位85后绣郎
扬子晚报 2023-05-14 10:06

以花卉、蝴蝶为主题的苏绣很常见,但您见过花朵会开、蝴蝶会振翅的苏绣吗?在日前举办的阿里拍卖会上,全球首幅动态苏绣作品《玉兰花开》以16万元的高价拍卖成功。这幅作品由非遗苏绣传承人张雪精心创作而成。苏绣上的图案怎么摸一摸、碰一碰还会动了?

5月12日,张雪接受了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的专访。

苏绣怎么还会动?原来这里有高科技

《玉兰花开》这幅苏绣作品粗看上去平平无奇,几朵玉兰花,周围三只小蝴蝶,好似平常题材,而你若是用手轻轻摸一摸玉兰花的树干,不可思议的事情就会发生,玉兰花的花瓣会缓缓地张开,仿佛正在悄然绽放,蝴蝶也会轻轻得开始抖动翅膀,这背后到底有什么奇妙的机关?张雪向记者揭开了背后的秘密。

“这件作品其实是去年我们和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一起开发制作的,使用了前沿材料记忆金属,将科技与非遗相结合而成。”记忆金属是一种常在航空航天领域使用的高科技材料,它的特性是在不同的温度下会呈现不同的状态,这种特性给了张雪一个灵感。“花卉、蝴蝶是刺绣的传统题材,我就想到利用记忆金属这一特性实现动态效果。

要实现设想中的效果,第一关就是怎么把记忆金属和刺绣天衣无缝的融合到一起去,“这种材料看起来有点像铁丝,我首先要在这之上完成刺绣,这就要求我的形一定要非常准。再一个要绣得非常非常薄,因为所用的面料都是特薄的,这样才能有花瓣和蝴蝶翅膀的质感。”

材料绣进去了也还没有万事大吉,记忆金属对温度的感应很敏感,但想要在视觉效果上达成“花瓣缓缓绽放,蝴蝶轻轻振翅”的唯美效果,需要不断进行调试和反复试验。除了记忆金属外,光感涂料也被应用其中,比如作品中玉兰花瓣的部分,“我先用白色丝线绣玉兰花瓣,然后使用了光感涂料在上面,这样在阳光或紫外线灯下就会变色成紫色。”

“其实做这样前沿探索的作品心里也挺没底的,不晓得会不会被接受。”张雪坦言,《玉兰花开》这件作品不久前登上了电视节目《非遗里的中国》,后又入选了淘宝造物节,恰巧今年是淘宝拍卖20周年,阿里拍卖方面觉得这件作品非常有趣,便邀请张雪参与平台拍卖,“传统的苏绣销售渠道一般都是在工作室,很少网上直播拍卖。我们也是想着尝试一下,这是我们第一件在阿里拍卖上卖的作品,没想到会16万元成交,还挺意外的。”张雪表示。现在张雪已经在和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团队沟通2.0版本的动态苏绣项目了,“我们都感觉第一个版本还没达到最完美的效果,我们一定会在现在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探索。”

增强苏绣生命力,需要更多创新力

85后青年张雪出生于“家家有绣绷,户户有绣娘”的苏州镇湖,这里被誉为“中国刺绣艺术之乡”,张雪的母亲薛金娣是一位苏绣绣娘,受到母亲的影响,他在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镇湖,拿起了绣花针成为“绣郎”。

从2013年,基于自己的从业经验和思考,张雪提出了“苏绣的可能性实验”这一概念,专注于将科技与苏绣相结合,进行了大量创新性实验,比如在苏绣非遗主题地铁站索山桥西站里融合苏绣和数字媒体技术的互动装置《星空》等,在题材上也进行大胆的尝试,一改传统苏绣华丽精致的风格,探索了近年来在年轻人中很受追捧的极简风。“不瞒你说,最初是会有点摩擦的。”张雪坦言,母亲是传统苏绣创作者,对于儿子的创新探索也有过担心,张雪早年去参加行业展览时,也被老前辈说过“这根本不算刺绣”。虽然也有过不少挫折,但张雪还是觉得自己是幸运的,“我们的身份很特别,她既是我妈妈,也是我师傅,她也一直是在背后默默支持我的技术大牛。”

这几年行业大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张雪切身感受到了“非遗振兴”不仅仅是一种呼声,“其实有大环境作为支持情况会好很多。”张雪一直认为,要延续苏绣的生命力,创新是必不可少的,“我常说我妈的作品特别好,行业里很多老师的作品特别好,但他们的受众一般还是五六十岁那辈人,适合那一辈人的审美,年轻人很少会喜欢。但我始终在想一个问题,我作为年轻人,如果我都不会去选择这种传统苏绣,那就也说明苏绣的生命力会越来越弱,传承就成了大问题。"

刺绣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其实在不断地创新针法、绣法和题材,“我觉得我母亲的传统闺阁绣也很好,做一些创新探索也很好,有可能再过个三十年回过头来看,我们今年觉得很创新的东西也许就是传统了。”

传统非遗手工艺如何在现代市场存活下来,需要的不仅仅是工艺、技艺上的传承,充满活力的消费市场才是让非遗手工艺传承发展的灵丹妙药。

文/记者 沈昭 张毕荣、通讯员 周明演

来源/扬子晚报-紫牛新闻

编辑/乔颖

相关阅读
开启文都无限可能,2024南京文学书集25日启幕
扬子晚报 2024-10-26
李政道逝世,他的藏书中不仅有科学情怀,还与苏绣有段缘
扬子晚报 2024-08-06
文创雪糕卷出清凉,吃文化拼新创意
扬子晚报 2024-07-24
西泠印社名誉社长、中国第一个高等书法篆刻专业的创建者刘江仙逝,享年99岁
扬子晚报 2024-06-10
繁花书房、扬州话……盘盘《繁花》的江苏元素
扬子晚报 2024-01-07
在文学之都畅聊电影,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周首次落户南京
扬子晚报 2023-11-25
陈奕迅病后重启澳门站演唱会,感动唱新歌《社交恐惧癌》
扬子晚报 2023-10-30
曾经难倒张艺谋的《河边的错误》,凭啥拿到平遥影展“最佳影片”?
扬子晚报 2023-10-1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