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氯酸成分,有效杀灭冠状病毒,30秒平均灭杀率大于99.9%。”看到这句广告词,卓女士顿觉“心中有了底”。勾选规格、确认地址、下单付钱,几分钟后,6瓶500毫升装的次氯酸消毒液已被她购入。
自去年12月中旬以来,激增的新冠病毒感染人数捧红了家用消毒液。而拥有更高杀菌效率,且性质更为安全温和的次氯酸则俨然成了该赛道的“王者”。
然而,在火爆和赞誉之后,也出现了不和谐的画面。
遭遇“货不对板”
好不容易“抢”到的次氯酸消毒液终于到货,但打开瓶盖的一刹那,卓女士发现一丝异样。
“先是觉得味道不太对。”据卓女士反映,她收到的消毒液并无任何刺鼻的“氯水味”,仔细闻反而有股极淡的香气。疑虑之下,卓女士查看瓶身,“中文标签上,产品成分确实仅有次氯酸”。
次氯酸怎么会有香味?卓女士不放心,特意揭开中文标签,瓶身上英文原版的主要配料表中却无次氯酸的影子,“查询后,我看到这瓶溶液的主要成分为苯扎氯铵、双链季铵盐、丙三醇及茶多酚等。”从产品描述中,卓女士惊讶地发现,这竟是一瓶用于宠物日常清洁的除臭除菌液。
去年12月末,在联系店铺及京东平台客服后,卓女士得到“发错货”的回复。尽管如此,当记者通过她提供的链接,进入这家名为“datahood美国清洁京东自营旗舰店”的店铺时,仍在相关商品介绍页面中的一份“手部消毒测试”中看出些端倪:这份分析检测报告不但赫然写着样品名称为“宠物杀菌除臭剂”,且检测结论也仅认定该产品拥有抑菌性能。“这根本就是货不对板的诈骗!发错货只是托词罢了!”卓女士非常气愤。
卓女士的经历并非个案。自去年12月中旬以来,次氯酸消毒液在热销之余引发不少消费纠纷:在“黑猫投诉”平台反映的超过200条投诉记录中,“货不对板”是消费者普遍的遭遇。其中,除像卓女士一样买到宠物除臭剂的情况外,以84消毒液、酒精消毒液等冒充次氯酸消毒液的情况更多。“要知道,这价格上的差距是不小的。”消费者杨先生说,目前各大购物平台次氯酸消毒液每升平均价格约25元,且均为2至5升的大包装,受骗的代价动辄上百元。
购买先查备案网站
即便在外表、气味上察觉不出异样,如今鱼龙混杂的次氯酸网购市场上,真正有效合规的产品依然难觅。
“500毫升的喷壶内,添加6片消毒片,商家在销售时承诺,产出的次氯酸消毒液浓度能达到90毫克每升。”去年12月23日,罗先生通过淘宝平台“碧之道旗舰店”购买了一瓶200片装的“次氯酸消毒片”,根据商家提供的试用指南兑水后,有效氯快速检测试纸的颜色却提示他,这是实打实的无效产品。与店铺沟通无果后,罗先生又至“全国消毒产品网上备案信息服务平台”查询,键入“碧之道”品牌名称后,可见其并无次氯酸消毒片的相关备案信息。
记者观察该备案信息服务平台发现,产品拥有备案后便可见较为完整的信息,除产品名称、分类、外观包装外,还会显示产品说明书及检验结论报告,规定其使用方法、确保产品有效并保证其安全性。然而,记者从购物平台随机选取10个在售次氯酸消毒液产品查询后发现,仅有半数拥有完整的备案信息。
“我国明确规定用于传染病消毒的消毒剂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卫生安全评价,符合卫生标准和卫生规范要求,产品上市时要向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上海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所消毒与感染控制科主任朱仁义告诉记者,只有经过检测、评价和备案,才能保证次氯酸消毒液的次氯酸含量、杀菌效果及安全性。
他建议消费者在购买相关产品前,应先前往备案网站(https://credit.jdzx.net.cn/xdcp/loginPage.do)查询,确认名称、外观、标签等元素无误后再购买,“同时,消费者还应按照备案网站上提供的‘市售产品说明书’来使用,避免企业或厂家在售卖宣传时更改说明书的情况发生。”
家庭消杀“别过度”
“次氯酸的优势和劣势都很明显。”据朱仁义介绍,按照我国现行的分类,次氯酸属于含氯消毒剂的一种,由于成分较单一,入水后无需经过分解转换,即可杀菌消毒,较84消毒液等其他含氯消毒剂浓度更低、气味更轻,杀菌效率却更高,可以应用于物体表面、空气及皮肤黏膜等位置的消毒,近年来逐步进入到医疗机构和家庭使用环境中。
但也正是由于其性质较为温和,浓度较低,不能应用于如血液、粪便等含有机物较多的场景下的消毒。“与所有含氯消毒剂一样,次氯酸也具有易挥发、对织物易漂白的性质,必须特别注意避光保存,不能使用透明瓶身包装,不提倡喷洒至有颜色的衣服上”。
针对次氯酸的这一轮“销售热潮”,朱仁义认为还是应该“理性看待”。“不可否认,消毒作为切断病毒传播途径的一种手段,在新冠防控过程中能起到一定作用,需要重视但不可过度。”他表示,一般家庭中只需做到勤洗手、勤开窗通风即可,在此基础上的消毒须具有针对性,如针对外来的快递包裹、阳性感染者使用过的坐便器、餐具、衣物等,在居家空气中喷洒化学消毒剂的意义并不大。
文/唐乙隽
编辑/倪家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