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艺考改革的一系列动作后,国家终于对饱受诟病的艺考培训班乱象进行专项治理。
10月26日,教育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部署,对面向中学生或未成年人的艺考培训机构开展专项治理行动,对无证办学、人员资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以及虚假宣传四方面进行治理。
“高价”“潜规则”“保过”……成为艺考培训班绕不过去的几个关键词。
专项治理的出台和两个月前数名考生实名举报某艺考培训班是否有关联?艺考培训最亟待解决的痛点在哪儿?艺考学子如何拥有清朗的艺考环境?
潜规则现象
“这次三部门出台的专项治理也是对此前社会关心问题的一个回应。”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表示。
9月下旬,数十名艺考生联名写下自己的经历,实名对某培训机构校长杜某在艺考培训期间实施性侵、猥亵的行为进行举报。北京警方也在之后迅速通报,涉嫌违法的犯罪嫌疑人目前已被依法刑事拘留。
而诸如上述问题,在艺考培训班里并不是偶然。
2019年,曾经参加艺考培训班的学生李茵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在培训班上课过程中,老师跟考生发生肢体接触的机会非常多,而且很多培训班采用的都是封闭式管理,相对隔绝的环境为不法者提供了更多的可乘之机。
苏培是一名艺考培训班的创办人,12年前,苏培还在为拿到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专业的录取通知书兴奋,4年后,她没有通过中央电视台的面试,有同学告诉她,以她中传播音主持专业毕业的资历,如果办一个艺考培训班一定能火,考虑再三后,苏培决定回老家保定,开始自己的创业。
她向《法治周末》记者介绍,播音主持、表演类的专业需要一个正口音、开悟的过程,“虽然开悟的时间长短不同,但是在家长和考生的心里,越信任老师,越听话肯定会提高得更快一些。少了怀疑和确认的过程,可以更快地接受和吸收知识。”
除此之外,学生从普通高考的备考环境到艺考相对封闭的培训环境,老师的专业背景及宣传时提到的各种头衔,都让学生难免产生崇拜心理。而对于心仪学校和梦想专业的渴望,则从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这种崇拜和信任。
苏培认为,学生是艺考培训环境中的弱势群体,由于本身缺乏社会经验和足够的判断力,相应的教育、德行的责任就应当由老师和所在机构来承担和约束。
因此,有艺考生直言不讳:“(几乎)每个艺考培训机构都有潜规则现象!”
不过,此次三部门的专项治理行动,不仅明确提出“防范遏制机构及其人员的违法行为”,也设置了更有针对性的措施。
在教育部的官网上还提到,此次专项行动在“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设置的艺考专项举报窗口,是在目前已有教育收费、办学等问题反馈渠道基础之上新增的又一平台,包括性侵、猥亵等侵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违法犯罪行为,可以通过这一窗口进行直接举报,有效地保护受害者隐私的同时,各部门也将联动相关信息,有效开展工作。
同时,除了上述问题,高额的艺考培训费也成了艺考生们沉重的负担。
李茵表示,在北京的艺考培训班,单项10天的课程价格是9800元,如果选择9种班型的课程,价格是99800元。
而苏培经营的艺考培训机构在十多年前,收费标准为每人8200元,课程时长为3个月。尽管这一价格与现在动辄数万元起的培训费相比并不算高,但在短短两年时间里,还是让她在当地首付了两套百余平方米的住房,“两年大概赚了几十万吧”。
而如今,艺考培训学费更是水涨船高,苏培说:“现在北京比较好的艺考培训,6个月一学期,学费高的可以达到十几万元。”
苏培说:“在北京,住宿费一个学生一个月收五六百元,住的条件很好,有空调;吃饭要花1000元钱左右。加起来最低1500元,除掉成本500元钱,一个学生一个月最低的利润是1000元,大型艺考机构有500人,一个月食宿方面的纯利润就是50万元。”
“保过班”的秘密
除了爆出的艺考培训机构“性丑闻”之外,近年来,围绕艺考培训“保过班”“拿钱买证”等“黑幕”也层出不穷。
2016年,在兰州开办艺考培训班的某师范大学职工李某,向湖南某学院在兰州艺考负责人史某某行贿35万元,为26名艺考生取得了该校艺考合格证。
2020年,四川音乐学院教授长期收取巨额赞助费等事件被曝光,而涉案女教授还将收受学生家长钱财比喻成一年一季的“割麦子”。
苏培的培训机构里,除了自己,还有相关专业的高校学生及毕业生,他们会结合自身经验,对艺考培训生进行教学。
不过,她介绍,很多艺考培训机构在吸引考生的时候,都会打出“考官班”的名头——你要考哪个学校,我们直接找来这个学校的老师甚至是教授来给你上课,而且这些老师很多都是你参加艺考时候的考官,“上过考官班的,大家多少会混个脸熟,如果一个学生可以给90分也可以给95分,脸熟的话我就给95分,他有个印象分。”苏培说。
尽管教育部办公厅2015年12月发布通知,“严禁开展特殊类型招生的高校、内设学院(系、部等)及教职工组织或参与考前培训、应试培训”,并提出建立违规评委黑名单通报机制,“一旦进入黑名单的考评人员,终身不得参与各省(区、市)和高校组织的特殊类型招生考试工作”。
不过,为了高额的回报,还是会有人铤而走险,很多高校老师和机构的合作远远超出了培训的范畴。
苏培表示,“由于相关院校的专业教师或退休教师可供配合的时间较少,且可能在省联考担任考官,因此相应的讲座课时费很高,加上相关地方考试政策的要求,一般仅以‘讲座’等形式进行考试技巧的分享”。
而之所以会高价请院校老师,也是行业内“大家都知道的秘密”。
“有的老师会利用自己的学生传递信息,依据价码高低和关系远近泄露不等量的考题。在考试中,能动的手脚就更多了,美术考试中可以在考生的画板上做标记,音乐考试中考官能够根据考生的演奏方式分辨是不是自己辅导的学生。”苏培说。
“很多艺考机构的培训都是模板式的,这和艺术本身的性质和精神是相违背的。艺术本身需要个性化和独特性。这就需要在艺考的考试评价上做到专业、公正、公开,而不仅是单一的考试评价。”储朝晖强调。
改革悄然进行
快速增长的市场,也是艺考培训班屡屡爆雷的原因之一。
据了解,自2013年以来,国家一直着力于对学生艺术素质提升的推动工作。
2020年,江苏省作为首个试点省份,将初中毕业生艺术素质测评结果计入中考成绩。随后山东、广西、河南、海南、湖南、云南、安徽等省份也相继出台相关政策。
2021年7月出台的“双减”政策,要求通过减轻学生课程压力,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探索艺术、体育等兴趣爱好。这些,都为艺考培训行业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随着艺考培训人数的增加,艺考培训机构数量也快速增加。据共研网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艺考培训机构数量达5494家,同比增长22.5%,预计今年将达到6474家。
快速增长的培训机构数量和乱象,也引起了国家的重视,从2019年开始,艺考的改革已经开始进行改革。
2019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工作的通知》,对艺考文化课提出更严格的要求,把此前美术生和音乐生的文化课分数线分别不得低于同批次普通生的70%和65%提高到75%和70%。
除了文化课的比例提高外,校考的比例也在各高校中减少。
2020年,根据教育部部署,各高校在艺术类招生中均减少校考专业范围、采取考生提交作品或网上视频面试等非现场考核方式、以省统考成绩取代校考或改为按文化分数录取等。
储朝晖表示,此举是打破过于集中的招生权力,专业课教授者不得兼任专业测试的测评者,建立了专业、独立的第三方测评机制和科学、合理的评价制度设计。
接下来两年中,艺考改革更进一步。
2021年9月,教育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减少艺考校考、实行艺考省统考。教育部公布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基本要求,明确对于美术学类和设计学类专业,除经教育部批准的部分独立设置的本科艺术院校外,高校不再组织校考。
而对于艺考培训班,许多城市则是采用公布“白名单”“黑名单”的办法。2021年,黑龙江省就多次公布艺考培训机构黑名单,以此遏制艺考培训市场乱象。
文/记者 高原
编辑/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