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四季度,A股并购重组活跃,多家上市公司将控制权变更事宜提上日程。据同花顺iFinD数据不完全统计,10月1日至11月11日一个多月时间里,已有9家上市公司披露筹划控制权变更,大多数为中小市值的民营企业。
“近年来,受经济下行压力、行业周期性波动、企业经营管理不善、疫情等因素影响,一些A股上市公司爆发经营性危机和流动性危机,控制权变更事项频发。”联储证券总经理助理尹中余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记者注意到,多数拟变更控制权的上市公司股价处于低位,公司价值明显缩水,且业绩堪忧。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11日收盘,9家公司的平均市值为54亿元,其中仅1家市值在100亿元以上。结合股价表现来看,9家中仅3家年初至今涨幅为正值,另有3家年初至今股价跌幅超30%。从业绩表现来看,9家中有5家前三季度业绩出现亏损。
“这些公司中,一部分属于业务转型升级失败、原有主营业务丧失持续经营能力的企业,业绩增长乏力、股价持续低迷。”透镜公司研究创始人况玉清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从收购方来看,实力雄厚的地方国有企业成为一股重要力量。从交易对象来看,9家中有4家的收购方为地方国有企业,分别为浙能电力、京东方、格力金投、紫金南方投资,其拟控股的上市公司分别为中来股份、华灿光电、科恒股份、超华科技。
具体来看,中来股份的控股股东拟向浙能电力转让9.7%股份及10%股份对应的表决权,交易完成后,浙能电力将持有中来股份9.7%的股份及19.7%的表决权,成为中来股份的控制方;华灿光电拟向京东方定向发行3.72亿股股份,同时该公司一股东也将所持股份的表决权委托给京东方,交易完成后,京东方将持有公司23.08%的股份及26.60%的表决权,成为控股股东;科恒股份拟向格力金投定向发行6300万股股份,交易完成后,格力金投将持有公司22.90%股份,成为控股股东。
可以看出,在股份交易的同时,表决权委托也成为一种重要交易安排。尹中余认为,目前,越来越多的收购方不愿意动用现金去购买存在较大风险的上市公司,而是采用灵活的表决权安排先行介入上市公司,等深度了解公司后再行决定下一步动作。这种模式下,在上市公司遇到重大风险事件时,收购方可以通过终止表决权委托、解除一致行动协议等方式实现快速退出,把损失降到最低,但是也给上市公司控制权稳定性及公司治理带来一定不利影响。
记者注意到,之所以地方国有企业纷纷谋求控股相关上市公司,主要是出于促进传统业务转型升级、寻求新的增长点的考虑。例如浙能电力寻求光伏制造企业中来股份的控股权,即是为了分享新能源高速发展的红利,促进浙能电力从传统火电为主向火电与新能源协同发展的方向转变,有利于浙能电力转型升级。
“上市公司具备多渠道、低成本的融资特性,地方国有企业更倾向于控股已上市公司。同时地方国有企业具备资源整合优势,有助于上市公司进一步优化业务结构,激发新的增长点。”北京阳光天泓资产管理公司总经理王维嘉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展望未来,尹中余表示,随着注册制下“壳价值”进一步缩水,上市公司的估值不断步入合理区间,预计“A并A”会成为常态。
“被并购企业估值的高低是决定并购业务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王维嘉认为,对于并购企业来说,不仅可以大幅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而且可以通过优化整合,帮助被并购企业走出困境。
不过,尹中余表示,部分上市公司的控制权转让对改善企业经营的效果并不明显,一些企业存在发展为无实际控制人的风险,建议监管部门从严监管。
编辑/樊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