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得出油、新得出奇”《永远的山丹丹》 陕北长卷再度铺陈京城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0-18 12:34

山丹丹是生长在陕北高原上的一朵小花,样子有点像百合,不娇艳但生性朴实生命力顽强,更像勤劳质朴、坚韧不拔、豪爽热情的陕北人民。2017年,作曲家王丹红以“山丹丹”为意向创作了大型原创民族管弦乐组曲《永远的山丹丹》,几年来已先后走过了30多个城市,演出近80场,两次走进国家大剧院。 12月4日,陕西民族乐团与陕西省广播电视民族乐团将带着《永远的山丹丹》,于中央歌剧院剧场上演,此次北京站演出由孙鹏担任指挥,而早鸟票优惠将持续至10月19日。

一幅陕北高原的风情长卷

 《永远的山丹丹》以党中央、毛主席在陕北工作生活十三年为背景,以陕北腰鼓、唢呐、信天游、陕北说书等艺术形式,展现了陕北人民世代生息在黄土地上、黄河边上勤劳质朴的生活画卷。作曲家王丹红没有采取常见的四乐章或者三乐章的段落结构,而是设计多个段落的结构与主题,包括序《信天游》《壶口斗鼓》《祈雨》《五彩的窑洞》《刮大风》《赶脚的人》《朝天歌》(唢呐协奏曲)以及尾声《永远的山丹丹》。整部作品如同一幅陕北高原的风情长卷,令人从内心深处倍感雄浑壮阔的地域之美、音乐之美。

青年指挥家孙鹏、著名胡琴演奏家沈诚、青年唢呐演奏家王展展、陕北民歌手苏文、陕北说书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高永原都是行业中的顶尖高手,他们的加盟带来了原汁原味的陕北味道,而尾声《永远的山丹丹》更为这部民族音乐作品营造出一种酣畅淋漓之感。

可进殿堂亦可起舞天地间

在王丹红的创作理念中,艺术创作首先要“为人民”,而“为人民”首先要人民听得懂,这是每一个艺术家在当代要承担的社会责任。2017年至今,《永远的山丹丹》已经走过了西安、北京、杭州、长沙、武汉等30多个城市近80场演出。2017年及2021年两次在国家大剧院上演,一众年轻观众不但听懂而且爱上了《永远的山丹丹》。王丹红表示:“这一代年轻人有的对中国传统文化排斥,有的会觉得民乐太‘土’。但是经过近20年的发展,大家对于民乐的认知,显然已经远不是我当初写民乐的那个年代了,原创作品越来越多。原创作品多,也是国家文化发展的一个标志。”

今年7月1日,《永远的山丹丹》在壶口瀑布举行线上音乐会,“山丹丹”回到了它的故乡,在陕北高原向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表达最诚挚的祝福。整场音乐会,观众既能领略到传统民族器乐的魅力,也能观赏壶口瀑布的雄伟磅礴,享受听觉与视觉的双重震撼。

四次实地采风成就陕北大曲

《永远的山丹丹》的作曲王丹红是一位八零后,从小学习钢琴,在西方音乐熏陶下长大,同时是一位音乐女博士,她打小对民族音乐并不了解,直到学习作曲之后才开始触碰民族音乐文化。据悉,东北姑娘王丹红在创作这首作品之前从未踏足陕北,对陕北民间音乐和风俗民情也仅停留在书本与课堂上。为了触摸到陕北民间音乐的灵魂,她曾先后四次到陕北实地采风,观摩秧歌、腰鼓,聆赏陕北“说书”、陕北民歌、陕北唢呐和榆林小曲,游览壶口瀑布、走访民间乐师,她被所观所感深深震撼,于是才有了这部篇幅宏大撼动人心的《永远的山丹丹》。

著名作曲家赵季平对这部作品的评价是:“《永远的山丹丹》结合了陕西本地、陕北的音乐素材,完成这套民族管弦乐组曲,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创新。”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教研室主任朱晓谷用“土得出油、新得出奇”来评价《永远的山丹丹》。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郭佳
编辑/贺梦禹

相关阅读
京华气韵满昆仑,北京市文联“到人民中去”和田专场演出收官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17
八旬钢琴泰斗再弹《黄河》,殷承宗:只要我还活着,就要把它打造得更完美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29
中国音乐学院上演龙“乐”新春2024新春专场音乐会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30
龙“乐”新春专场音乐会在中央歌剧院上演 中国音乐学院贺新春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28
陕北民歌公益推广活动·榆阳区专场在中国工美馆举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15
呈现艺术和生活中的刘炽 《灵魂的旋律:我的父亲刘炽》举办分享会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5-18
交响套曲《黄河》在山西壶口瀑布实景首演
中国新闻网 2023-05-01
三进北京:《永远的山丹丹》来自民间 撼破人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4-1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