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治水,南京绘就 “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新画卷
扬子晚报 2022-10-17 09:05

金秋时节,当市民游客漫步南京建邺区南湖公园,整治一新的南湖水波荡漾,公园景色优美。“半城秀水绕新城、一盏明塔映南湖”,湖清水美的南湖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优美的休闲场所,周边居民感受到了真切的“幸福”。记者从建邺区水务局了解到,近年来,通过水环境治理、生态养护,南湖重现了水清岸绿、鱼翔浅底、飞鸟翩跹的生态美景,成为每个到来的市民游客交口点赞的幸福河湖。十年来,南京越来越多的河湖再现清澈秀美画卷,市民也越来越多地感受到了城市的宜居变化。

黑臭河蝶变“幸福河”

南湖公园东依外秦淮河风光带,西邻文体路,南临南湖东路商业街,北与莫愁湖相对,位于河西新城与中心城区之间,占地约12万平方米,其中水面约4万平方米,是南京市第一座开放式水体公园,于2005年向游人全面开放。

早晨7点多,记者来到南湖公园。碧波荡漾,成群的小鱼在水草中悠游穿梭,水鸟来此栖息觅食;岸边的芦苇、再力花在晨风中摇曳,仿佛一片生机盎然的“水上植物园”……这样一幅灵动美景,为公园增添别样魅力。公园休闲广场,居民在晨练健身;环湖栈道,休闲散步的居民成群结队,一路谈天说笑。微风吹过,花香、果香、草香,令人心旷神怡。

“从前,这里可不是这个样子。”家住南湖公园附近的老住户彭先生说,原来的南湖公园杂草丛生、垃圾遍地、湖水腐臭,居民避之不及。记者了解到,南湖是建邺区的主要湖泊之一,自2005年南湖公园开园后,随着时间推移,湖体底泥淤积,岸坡、栈道破损以及管护力量配置等问题日益凸显,南湖水质也逐年下降,开园时的光彩随之黯淡。

为守护好南湖居民“后花园”,建邺区着力实施南湖水质提升工作。2018年,建邺区水务局牵头实施南湖水质提升工程,投资1800多万元,对南湖进行清淤疏浚、生态治理等。自2018年年底南湖水质提升工程建设目标的完成,南湖公园水质已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Ⅴ类水标准,提升至地表水环境质量IV类水标准,且大部分指标已经达到Ⅲ类水标准。经过近三年情况来看,目前水生植被已恢复,水体自净能力得到充分体现,水体透明见底,湖体生态系统进一步恢复,完成了“清水型湖泊”的建设目标。

南湖公园成为“鸟类天堂”

据介绍,南湖水质提升工程从“底泥疏浚、活水循环、生态修复、海绵城市建设、长效管理”五个方面展开工程内容,以期达到水环境治理和水质提升的目标,实现可持续的生态系统,即“水更清、岸更绿、景更美、鱼更欢”的总体效果。整治过程中,建邺区在对湖体底泥进行改良的基础上打造“水下森林”。种植黑藻、苦草、竹叶眼子菜、狐尾藻、金鱼藻、微齿眼子菜、篦齿眼子菜等多种沉水植物,有效分解氨氮,净化水质,打造水面、湖底“双森林”水生态系统;开展湖体生态修复工作,建立雨水花园4个、生态修复面积4.1万平方米,增加湖泊的蓄水能力;通过投放无污染病害鲢鱼、梨形环棱螺等鱼类、贝类,共筑“水层上中下、生态链高中低”的水下生态网,让整个“水下森林”活起来,提高水体自净能力,修复南湖水生态链。

其次是打造“鸟类天堂”。鸟类是生态环境的晴雨表,其多样性是最直观的生态指标之一。经过治理,水质越来越好、周边植被丰富的南湖,近年来成了各类鸟儿集聚的乐园。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戴建华副教授领衔进行的南湖公园冬季鸟类调查报告结果显示,2020年在南湖过冬的鸟类多达41种,其中不乏对水环境比较“挑剔”的水鸟。41种鸟类中,黑鸢和斑头鸺鹠均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二类保护动物名录。2021年1月,南湖公园引进了4只黑天鹅,对水质挑剔的黑天鹅一直在这里定居,这也是南湖好水质的底气和力证。

建设“科普平台”。建邺区借助“5G”“AI”“VR合影”“智能摄像头”等新兴信息技术,搭建南湖公园水生态教育科普平台,打造AI线上水情教育基地,向公众全面展现南湖水生态治理成果,用新技术宣扬爱水护水生态理念。

开启“智慧管护”。在园内落叶较集中的地方设置水面垃圾自动收集器;通过无人船湖面的日常保洁并巡视水域安全和突发情况,保证管护的安全性,提升保洁效率。

230条河湖水环境焕发新颜

南湖水质的变化是南京市水环境持续提升的缩影。十年来,南京实施150条黑臭河道整治,完成230条河湖水环境整治提升以及重点入江支流治理,同时因地制宜在莫愁湖、南湖、月牙湖、北十里长沟等打造“草型清水态”生态自净系统,让河湖水清岸绿,面貌焕然一新。

位于鼓楼区清凉山东麓的乌龙潭公园,素有南京“小西湖”美誉。然而,以前乌龙潭存在污泥淤积、水体不流通、植被腐败污染入河、水生态系统脆弱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水环境和市民休闲娱乐的空间。2018年,鼓楼区开始实施乌龙潭水环境整治工程,以“控源截污、生态清淤、潭底改良、生态修复、活水循环”的思路,统筹兼顾,全面治理。比如,为解决乌龙潭水体不畅的问题,在下游建设活水泵站,引水到上游,再在中段建设跌水溢流坝,形成循环流动,激发水体活力;为增加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种植沉水、挺水、浮水等水生植物面积达13500平方米,并通过设计不同水下泥面高程,满足不同类水生植物对水深、阳光、水温的生态需求。经过水环境综合整治提升,乌龙潭水质由Ⅴ类以下提升至Ⅲ类以上,水体透明度由60厘米提升至1米左右,岸线环境、水体生态均大幅改善。如今,这里水清岸绿、河畅景美,垂柳随风轻拂,在这儿散步、赏景颇有烟雨江南的意境。

明城墙边、钟山脚下,有一湾湖水碧波荡漾,这就是位于南京东郊的月牙湖,因呈月牙状得名。它南接秦淮河,水面面积达49.7公顷,辐射周边明御河、内秦淮河等水体,在城市水系中具有重要的连通价值。然而多年前的月牙湖,曾一度湖水发黑,蓝藻聚集,飘着阵阵异味。2016年12月起,秦淮区水务局开始对月牙湖水环境实施综合整治。打通河道蓝线,拆除了蓝线范围内建筑共5800平方米,坚决还河于民;对流域内沿湖46个排口进行系统排查,重点整改雨污河流口26个;科学实施清淤,累计清淤量46万方;分区域采用挺水、沉水植物群落方式,科学实施生态修复,打造湖心生态岛,构建“水下森林”。从“黑臭湖”到“水下森林”,月牙湖成为南京水环境治理的“模子”。2020年,月牙湖实现“水清、岸绿、景美”,被水利部评为江苏省首批生态样板湖及整治样板工程。“城东明珠”月牙湖也成了孩子们最好的科普课堂。“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节水教育”等四大基地不仅提供了植物及节水知识科普途径,还提供了树木种植及认养的实践平台,吸引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打卡, 引导公众选择绿色生活方式。

十年来,南京多措并举,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河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水务建设,城市河湖水质明显改善。2019-2021年,水环境质量连续三年稳居全省第一,全市42个国省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28条入江支流水质达标率、26条国省考黑臭水体监测达标率均保持100%。

文/徐昇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在奋楫搏浪中感受“水润京华”生态魅力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05
“河长制”促“河长治”,顺义区解锁水清岸绿生态密码
北京顺义官方发布 2023-09-17
福建沙县:“河长制”助力水清岸绿常相伴
中国新闻网 2023-05-08
视窗 | 海南屯昌:昔日受污水体 今朝水清岸绿
新华社 2023-03-22
北京延庆:“河长制”接入互联网,科技赋能护航“水清岸绿”
北京延庆 2023-03-22
丰台区“三水”融治统筹推进 辖区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1-06
南京持续构建治水“龙头”“利器” 3000余名各级河湖长“挂帅出征”
扬子晚报 2022-10-24
今夏太湖及周边河网累计引长江水入境2.91亿立方米
澎湃新闻 2022-08-1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