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降温!这份给孩子的穿衣指南快收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0-02 19:50

国庆假日进入第二天。据市气象台预报,受降雨和冷空气影响,从3日开始,京城的气温将明显下降。3日至7日白天最高气温降至16 ℃ 至18℃,夜间最低气温6 ℃ 至11℃。

听到这则消息,家长们是不是赶紧把长袖长裤外套给孩子准备上了?别着急!切莫盲目添衣。家长都害怕孩子着凉,大家都能理解,但孩子穿衣服的多少并不是靠大人的感觉去判断的。

因此,小编特意整理了这篇科学实用的孩子穿衣指南,希望能够对家长们有所帮助!

很多家长都担心孩子着凉,里三层外三层地把孩子裹得严严实实。

儿科专家表示,其实衣服穿太多,捂出汗,冷风一吹同样容易着凉,而且过度保暖,还极有可能让孩子患上捂热综合征,甚至危及生命。

过度保暖易捂出病来

捂热综合征,也许很多家长并不熟悉,但在寒冷天气里,却经常见到因过度保暖而捂出问题的宝宝,尤其是在月龄较小的宝宝中更是常见。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科李增清主任医师说,小婴儿因呼吸、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健全,对外界的适应能力还比较差,在捂热过久或过度保暖时,可使机体因得不到很好的散热而处于高热状态。

高热状态下宝宝的体温可高达40 ℃,因温度过高,患儿会出现大汗淋漓、面色由最初憋得通红到后面变为苍白,呼吸困难,哭声变弱,出现口干、尿少、前囟及眼眶凹陷、皮肤弹性变差等脱水征,严重的甚至还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而出现频发呕吐、尖叫、反复抽搐、昏迷等,甚至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捂得太多,出现紧急情况该如何处理?

一旦发现孩子因捂得太多而出现体温过高、大汗淋漓、脸蛋憋得通红,甚至气急、气促、呼吸困难、抽搐、尖叫、昏迷等表现时,李增清主任医师建议家长应立即帮孩子脱去衣衫,并尽快将孩子转移到空气流通的地方,使他们尽快呼吸上新鲜空气。

对体温升高的孩子,降温退热是最基本的措施,家长应立即给予冰敷、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方法来帮助他们将体温降下来,严重者应立即送往医院。

颈后背温暖则穿衣合适

那么,天冷时,给孩子穿多少才合适?

李增清主任医师认为,除体质特别弱者,如新生儿、营养不良或有先天性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患儿外,给孩子穿衣服的厚薄程度及件数通常与成人大致相同。

孩子穿的够不够暖,很多家长喜欢通过摸孩子的小手来判断。其实,小儿由于末梢循环较差,手脚稍凉并不一定代表他们穿得不够。

在判断孩子穿得是否合适时,最好摸一下他们的颈后背,如果颈后背温暖,说明他们穿的衣服合适;如果颈后背太凉或是很湿,则需要适当给他们增减衣物。

不是所有孩子都适合“秋冻”

有的妈妈问了,都说“春捂秋冻”,那小朋友是否适合“秋冻”,对身体有没有好处呢?

武汉儿童医院中医科主任汤建桥表示,所谓秋冻,就是说此时人们不急于添厚衣,而是有意识地进行一些适宜的耐寒锻炼,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有的孩子体质比较寒,消化不好,平时手脚也是冰凉的;有些宝宝有鼻炎、腺样体肥大、扁桃体肥大等慢性症状。这些宝贝就很容易受到寒风而生病,不适合“秋冻”。

有的孩子体质比较好,手脚心总是热的,爱吃肉,爱出热汗。

这一部分孩子就不用急着添加过厚的衣服,否则一热就特别容易出汗,一出汗更容易着凉,他们就更适合秋冻。

秋冻就是坚持不给孩子添衣服吗?

那么重点来了:所谓秋冻就是坚持不给孩子添衣服吗?

当然不是啦!确切地说,是适当增减衣物。

而且,当户外温度降低到10度左右,就应该结束秋冻了。

孩子穿衣“三暖二凉”原则

“三暖”即“背暖、肚暖、足暖”

保持孩子的背部温暖可以预防疾病,减少感冒;孩子如果腹部受凉的话,会造成脾胃虚弱,从而引起食欲不振或者是消化不良、腹泻等;脚上的神经比较多,还有很多的穴位,对外部的温度也是比较敏感,如不注意保暖容易引起一些疾病。

“二凉”指的是“头凉、心胸凉”

儿童经由体表散发的热量,有1/3是由头部发散,头热容易导致心烦、头晕,就是中医所说的上火。

所以,一定要保证孩子头部散热;如果穿着过于厚重臃肿,会压迫到胸部,影响正常的呼吸与心脏功能,穿着过厚,还容易造成心烦与内热,所以,要保证孩子心胸凉爽舒适。

洋葱穿衣法

怎么方便的增减衣物也是有讲究的,这里小编就介绍大家一套现在非常流行的洋葱穿衣法,顾名思义,就是根据当时的温度,像洋葱一样一层层加上去或脱下来。

上衣:最里面的是手感柔软,排汗功能好的内衣,中层穿着用于保暖的针织毛衣、羊毛衫、马甲之类的,最外层套上一层防风防水的外套或棉衣。

下身:天冷必备神器秋裤+棉裤/羽绒裤,特别冷或者特别怕冷的话,还可以在中间加一条毛线裤。

其他配件:帽子、口罩、围巾、手套之类的都是看情况给孩子加。

孩子的运动量大,尤其是秋季,天气舒爽更适合外出活动,也容易出汗,这样给孩子增减衣服的时候,可以一层一层地增减,不会因为一下脱掉厚外套,而里面的衣服太少导致生病。

编辑/叶婉

最新评论